精神病友醒獅團 贏得尊敬與成就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8月30日報導】健康人生動起來專題系列八之八(中央社記者林鼎堯台北三十日電)常受到民眾歧視的精神病患,要如何成功融入社會?十位精神病友組成的醒獅團因表演獲得好評,常受邀至花東一帶的廟會演出,病友不但在舞獅過程中愈動愈起勁,更因為受到地方父老歡迎,而擁有重新被社會接納的喜悅。

位於花蓮的玉里醫院收治二千二百多位精神病友, 其中九成以上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年十個月前,當時上任不久的院長邱獻章突發奇想,希望病友能學舞獅,一方面鍛鍊體魄,也能學會在眾人面前展現自我。

全台灣唯一一支精神病友組成的醒獅團因此誕生,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初首次召集成員時,報名相當踴躍,十多位病友在受訓一個多月後,即在玉里鎮上的迎春燈會表演,九十三年二月又在總統夫人吳淑珍前來玉里醫院溪口園區剪綵時,獲得掌聲。

時至今日,這支醒獅團已在院內外共表演四十多場 ,每當外賓來訪,或是花東一帶舉行慶典時,總是可以 看見他們的身影。因演出而得到報酬,使醒獅團規模由原有的兩隻獅增為四隻,成員雖略有變動,但人數維持在十人左右。

醒獅團現有九位精神分裂症、一位躁鬱症患者,成員年齡由二十至五十二歲,平均年齡在四十歲左右。教練黎森松表示,雖然精神病友的認知能力和肢體協調性不如一般人,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細心瞭解病友可做那些動作後,稍加指點,病友的表現即突飛猛進,一聽到鑼鼓聲就能即興演出。

籌組醒獅團的職能治療師傅嘉瑾笑稱,當她接到院 長指派任務時,原以為不會有太多人參加,結果報名情 形踴躍,最後還需要挑出體能、精神狀態較佳的病友。 一路走來,部分病友因練習遇到挫折退出,但幸好也陸續有優秀人員加入接替,整體的表演成果,讓她這個「團長」感到驕傲。

對病友來說,參加醒獅團除可活筋健骨外,更重要 的是在表演時,獲得尊嚴和成就感。

獅頭之一成員三十多歲的薛朝宗說,接受訓練兩、三個月後,思路變得清晰,身體也硬朗起來,但最高興的是表演讓他找到人生的意義,不再只是需要接受長期照護的精神病患,而是可以靠一次次舞獅獲得報酬的表演工作者。每當演出結束後的掌聲響起,他就再一次成就生命的尊嚴。

另一隻獅頭成員蔡宗亮則提到,出外表演的好處是思考比較靈活,減輕幻聽、幻覺一類的症狀,還可順道至各地夜市閒逛。最令他高興的是由初次表演到現在,感受到不斷進步的成就感,加上鄉親不但沒有投以異樣眼光,總是善待這群表演舞獅的病友。

舞獅訓練其實是玉里醫院職能治療的一環,而且維 持良好效果。醫院的職能治療科主任吳希文說,病友在 以藥物維持精神平穩後,再藉著定時訓練,一面鍛鍊身 體、一面培養工作態度,出外表演時與社區互動,又可 增進患者的社會功能。

精神病友在乎的是尊重與未來,害怕的是歧視與污 名化。「希望醒獅團能讓外界瞭解病友的可愛與單純, 不要再用刻板印象看待他們」,這是醒獅團推動人邱獻 章的最大期望。

相關新聞
南澳一名曾被錯誤關押精神病人出走不歸
中共鎮壓殘忍無道 大陸維權走向國際
印度一男子坐牢54年後無罪獲釋
中國第一神童寧鉑出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