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中國青年報獎懲條例風波

【大紀元8月2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東方2005年8月28日華盛頓報導)對比新聞節目通過今昔對比,正反對比,中外對比,為您解析新聞的本來面目。今天的對比新聞,我們要介紹媒體和海外觀察家對中國青年報編委會最近的獎懲條例風波的說法。

這個事件的導火索是,中國青年報高層最近出台了一個記者獎勵條例。條例規定,如果記者寫的稿件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這一記者將可以得到報社內部的獎勵,獲取更多的利益。表揚記者稿件的領導級別越高,這名記者得到的獎金就越高。

中國青年報高層規定,作為記者的獎勵分數,讀者來信最高只有 50分,受到團中央領導表揚,則可得到 80 分;受到政府部委領導表揚,增至 100分;受到中宣部的表揚,則升高到 120 分。如得到政治局以上中央領導人的表揚,則為 300分。

減分的規定是,如果受到上級領導點名批評的,按以上標準進行反向扣分。批評報紙稿件的領導級別越高,扣分也就越高。

*曹常青:官辦、官看、官訂*

前深圳青年報副總編,現在旅居紐約的自由撰稿人曹常青認為,這樣的條例等於直接、公開地讓中青報的編輯記者做奴才,等於進一步明確中國青年報辦報的宗旨是要讓當權者高興、滿意,要辦成官辦、官看、官訂的辦公室讀物。

*為黨還是為民?*

中國的新聞媒體性質是黨和政府的喉舌。這一點中國當局並不隱諱。是做黨的馴服工具,還是做社會公器當人民的喉舌替老百姓鼓與呼?這一爭論在中共嚴格控制的媒體的體制內部,從來就沒有停息過。

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出現黨性和人民性的爭論。當時的人民日報社社長胡繼偉主張報紙的人民性,主張把人民日報辦成人民的報紙,結果被撤職罷官。然而,雖然主張改革的記者編輯屢次受到中宣部的打壓,但是中國體制內不少有思想有抱負的記者編輯不滿當局控制的呼聲此起彼伏,並沒有因為當局屢屢壓制而停息。發生在中國青年報內部的一系列控制和反控制的鬥爭,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李大同:將記者編輯奴性化*

根據香港明報報導,中青報繼2004年6月記者盧躍剛公開致函趙勇、猛批共青團中央壓制該報後,該報最近再有編采人員向當局“發炮”。8月15日再傳出管制與反管制風波。

該報專版主編李大同發表萬言書,公開批評報社8月初未經報社人員討論便出台的《采編人員績效考評條例(試行稿)》,是要將記者和編輯“奴性化、侏儒化、庸俗化”,又指該報頂頭主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趙勇要把中青報“當成兒子”,而新規定的目的是“以少數領導官員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新聞價值的標準,李大同在信中高喊“我們不能再沉默”。

下面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中國青年報冰點專欄編輯李大同給報社總編輯李而亮以及中國青年報編委會寫的萬言書,公開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見。

李大同說:“看到這些規定,簡直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篇報導或一個版面,受到讀者最高評價只能加50分;而只要受到某個官員表揚,最低也要加80分,最高可以加 300分!這還覺得不足以讓編輯記者印象深刻,在減分條目裡,再特別規定,如果受到這些不同級別的官員批評,要反向扣分──

“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意味著你為一篇報導無論付出了多大努力,進行了多麼艱苦的調查,也無論這篇報導獲 得了廣大讀者多麼高的讚許,只要惹得某個官員不高興,“批評”了幾句,那麼你所有的勞作不僅等於零,你為本報增添的聲譽也等於零,讀者評價更是連個屁都不算──你還要為此倒找錢,可能賠進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

*輿論監督何在?*   中國青年報冰點專欄編輯李大同說:在這樣蠻橫無理的制度安排下,編輯記者只要不是精神失常,還有誰會去搞輿論監督報導呢?新聞媒體最基本的、代表社會良知和公正,為廣大弱勢群體伸張正義、社會其他組織無法替代的功能──輿論監督,在這部條例裡連 一個字都沒有,這豈是“疏忽”二字能夠解釋,刻意為之罷了!

李大同的萬言書在海內外的中文網站上被廣泛傳播,引起強烈反響。

*李而亮:為何把討論稿發到境外網站?*

受到李大同批評的中國青年報總編李而亮也在網站上發表文章回覆。李而亮在文章中解釋說:《中國青年報采編人員績效考核條例》明明白白就是一份討論稿,編委會只是經過初步的討論,並沒有進入通過程序,然後下發各中心、部門進行廣泛的徵求意見。

李而亮表示,這份《條例》只是一份草稿,最後根據大家的意見做必要的修改,然後還要上報黨組會討論批准,才會正式下發。實施中還要試行相當一段時間,不斷完善。我實在不明白的是,社內立即就有人拿這份討論稿做文章,週末就全文發到境外網站上。

李而亮總編輯在文章中還對李大同在沒有事先和他交流就把這件事捅到海外表示不滿,李而亮說:行動目標主 要是我,為甚麼不交流一下再出手呢?我覺得你這樣做,作為同事來講是不尊重,作為朋友來講是不仗義,作為君子來講是不坦蕩。

*唯上唯權還是為民為實?*

但是,李而亮在文章中,並沒有否定條例討論稿的基本內容,那就是受到領導表揚的記者,可以得到獎勵,受到上級領導批評的記者,將會被扣錢。辦報紙到底是唯上,唯權,還是為民,為實?是中國青年報一些開放開明的編輯記者和報社管理層爭論的主要焦點。

中國青年報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 據筆名為“中國青年報報人”的作者在海外中文網站上發表的文章回顧,文革後第一任總編輯鍾沛璋,27歲時就被打成右派。胡耀邦把他找來辦中青報。復刊後的中青報,在全國彙集了很有思想,很有水平的一批精英人材,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改革開放,深受好評。發行量在80年代很快達到200多萬份,直追300萬份。

*屢闖禁區屢挨批*

“中國青年報報人”的文章說,復刊後的中青報發表的第一篇重要社論,是指4/5天安門運動是愛國運動,呼籲為天安門事件平反。復刊後的中青報發表的《鄧麗君家鄉訪問記》,遭當時的中宣部通報批評:擅自宣傳鄧麗君。但一年後鄧麗君的歌聲傳遍大地。

文章說,復刊後的中青報內參報導了北大競選人民代表,遭胡喬木點名批評。 清除精神污染時中青報整版報導教青年如何跳舞,養花等,後跳舞解禁。 中青報第一次獨立如實報導山西一架飛機墜毀,被中宣部通報批評。而報導意外災害現已解禁。

文章說,為了尊重事實與真理,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中青報記者被毆打,記者證被搶,照相機被砸,人格被污蔑,被陷害,甚至上法庭。他們不怕遭人誣陷,不怕被人抹黑,甚至不怕丟飯碗、下地獄。

*媚上媚錢世風中的清流*

“中國青年報報人”歎息說:六四後中國青年報遭到重創,有的判刑,有的撤職,有的離開了心愛的報紙。精英被毀,人材流失,人人自危,只求太平。發行量開始下降。但媚上,媚官,媚錢,唯心,違心,昧心演變成中國新聞界的主流時,講假話,製造假新聞,吹牛拍馬。甚至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已司空見慣。中國新聞界的公信力降到又一個低谷。

文章說,好在青年報人還沒有被趕盡殺絕,他們在極其困難的環境裡忍辱負重,又開始了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苦苦思索。理論部主任馬立成寫了《交鋒》。李大同創辦了極受歡迎的《冰點》專刊,李方創辦了《青年話題》,盧躍剛寫了《大國寡民》。副總編輯范永生被免職時沉痛地說:“我可以不做官,當我不可以不做人。”

文章說,總編輯徐祝慶辭職時,向六四被傷害的記者編輯表示歉意。近幾年來,中國青年報出現了不少寧可辭職,也不向權勢低頭的青年報人。在如今校園裡到處流傳著的座右銘是“歌聲、舞聲、雞犬聲,聲聲入耳;國事,民事,天下事,事不關己。橫批:莫談國事”的今天,中國青年報的確是一塊少有的淨土。

*昝愛宗:沉默就是沉淪*

中國青年報編輯和報社管理層之間的爭論引起海外媒體的關注。亞洲時報刊登的昝愛宗的文章,對記者李大同表示聲援。

他在文章中說:李大同、盧躍剛等人是中國青年報的靈魂人物之一,也是具體操作版面的資深編輯之一 ,盧躍剛公開信發表一年多,中青報沒有大的進步,反而有大的退步,令人震驚。這 難道不是總編輯李而亮想達到的目的嗎?

文章說:趙勇想砍掉“冰點”和“青年話題”,李而亮想把報紙辦成“李而亮青年報”,如此 “小人當道”,中青報當然不會有甚麼希望了,也難怪青年話題的主任李方先生要辭職走人了──不是被逼走的又是甚麼?至於大同、躍剛和賀延光這樣的異類,面對這樣一份《考核辦法》,不願沉默就只能發出自己真實的聲音,因為沉默就是沉淪,沉默就是將讓光榮的中國青年報死在我們這一代面前 。

*問題的普遍性和抗爭的價值*

筆名為十年砍柴的讀者呼籲關注中國青年報的命運,並且認為,關注青年報的命運,就是關注自己。

他寫道:李大同的這封信看起來只是討論中青報新出台的考核辦法,但這篇公開信值得全中國新聞人,尤其是現在仍然身在所謂主流大報中的新聞人關注和討論,他說出的不僅僅是中青報的問題,也是全體官辦報社的共同問題。 他們的抗爭,其結局有可能如唐吉坷德大戰風車。但抗爭的價值,若不顯於今朝,則必見於明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