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健保局監控失能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特稿

台灣健保IC卡自九十三年一月全面上路,迄今一年八個多月,在發卡之初,健保局一再強調,健保IC卡可立即上傳醫療資料,杜絕醫療院所浮報、虛報。事實上,並非如此,五百多家醫療院所溢刷健保卡,詐領健保費逾億元,健保局在有了IC卡後,仍後知後覺在一年半以後才專案稽核發現,如此IC卡的後端監控功能,跟舊紙卡又有什麼兩樣。

健保局斥資四十多億元建置發放健保IC卡,並評估健保IC卡的立即上傳監控功能可為健保杜絕上百億的醫療浪費及浮報、虛報,健保IC卡是否真能有此效益尚待觀察,但成事在人,無心做好監控,就算有再好的監控工具都是枉然。

目前醫療院所均可依健保局的要求,做到每天上傳當天醫療相關資料,但上傳之後呢?健保局根本就沒有每天管理並監控這些上傳資料,這些資料徒然躺在健保局的電腦中心,跟紙資料一樣地一天天往上堆,最後成為健保局的檔案分析資料,健保IC卡完全喪失立即監控的功能,與過去舊紙卡相較,實在強不到哪裡去。

諷刺的是,過去舊紙卡民眾還可從卡片背面,立即看到自己的卡片是否遭到醫療院所溢刷,但改成IC卡後,民眾根本無法得知,雖然溢刷健保IC卡對民眾的就醫權益不會產生立即的影響,但健保費是民眾繳的,一旦不肖醫療院所群起A健保費,造成健保虧損,進而調高保費,還是由全民負擔,所以民眾當然有權利監督。

面對健保局聲稱,從去年初至今,估計有二十五萬筆刷卡資料異常,且根據健保局統計,部份醫療院所挖空心思A健保費,已然成為不爭的事實,健保局更應亡羊補牢,思考補救之道,如何讓民眾在每次就醫時,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就醫次數。

在健保局未有補救措施之前,民眾只能尋求自保,就醫掛號時,要緊盯健保IC卡不要離開視線,健保IC卡不要隨便寄放在醫療院所,每次刷卡後就問掛號人員,自己已經就診幾次,避免成為醫療院所溢刷的對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