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貧富差距擴大 危及社會穩定
【大紀元8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特稿)中國勞動社會和保障部日前發表報告說,中國所得差距快速擴大已達危險程度,如果情況持續下去,五年後貧富差距將可能危害社會穩定。中國貧富差距日益嚴重與經濟快速發展及缺乏相關配套政策有關,唯有徹底解決才能避免社會動亂。
根據陸委會委託學者的調查,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口中,五千萬人擁有千萬人民幣以上資產,但兩億人生活在貧困中;中國最富有家庭與最貧窮家庭擁有金融資產比例相差三百五十九倍。
另外,從國際上衡量居民收入差異狀況的「基尼係數」指標觀察,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統計顯示,中國目前基尼係數為零點四五,學者研究出大陸城市人均家庭收入基尼係數達零點五六一,這些數字都已超過合理的限度;如果達到零點六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可能引發社會動亂。
今年三月人大政協「兩會」前夕,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針對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調查中國民眾最關心的十大問題,其中貧富差距與社會不公現象位居首位,而此一問題也是每年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經常提出的話題。
顯然,貧富差距擴大是中國社會存在已久的問題;而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大陸民眾更明顯感受到此一問題的嚴重性。
過去,實施社會主義的中國可以說是均貧社會,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部份民眾才開始富有起來,但由於缺乏合理的制度設計,貧富不均就此擴大。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提出「先讓少數人富起來」,然後「先富」幫「後富」,但實際上先富起來的收入並未依照當初的設計進行有效分配。
另外,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沿海省份及城市居民享有政策優惠,但內陸省份及鄉村居民卻受到政策性歧視,也就是說,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絕大部分卻是構築於犧牲農民應得利益之上的成果,例如農產品及日常必需品長期以來價格偏低,農民利益受損。
學者研究指出,大陸農民生產經常不敷成本,生產每一公斤都要賠錢,等於是「種的越多,賠的越多」,但九億農民所犧牲的利潤卻被轉移到城市,藉以維持城市龐大的發展力。
中國貧富差距主要表現在沿海與內陸間、城市與鄉村間,以及城市內部的差距。據世界銀行評估,大陸多達兩億人生活在貧困中,尤其是住在中西部、山區、偏遠地區的農民最貧困;城鎮貧民則以下崗和失業工人為主;另外私營企業主和黨政幹部是主要的富有族群。
目前中國的實際狀況是,當城市的富豪們坐在飯店的包廂裡吃著幾萬元人民幣一桌的佳餚時,中國西部深山裡的母親們也許還在為孩子的學費而發愁。目前中國最昂貴的豪宅坐落在上海,這棟房子售價達人民幣一億三千萬元,但同時大陸各地仍不時傳出因抗議房屋拆遷無家可歸以致上街頭抗議的事件。這些兩極化的現象正不斷在現今中國社會重複上演。
此外,中國貧富差距也與社會不公及官員腐敗有關。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李培林表示,如果中國底層民眾普遍把貧富差距歸因於貪官污吏、巧取豪奪、橫徵暴斂及為富不仁,包括腐敗、巨額偷漏稅、變相侵吞國有資產等行為,中國社會風險與矛盾就會大增。
貧富差距對於中國社會的影響已在各地不斷產生。一些學者專家表示,中國廣大貧民多年來形成「仇富」心態,以及社會對立情緒逐漸累積,隨時都有可能衝擊社會穩定。另外,貧民為求生存鋌而走險的犯罪情形越來越多,或只為發洩不滿情緒,對大陸社會治安構成威脅,成為社會安定的不定時炸彈。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吳忠吉認為,貧富差距過大的背後是社會公正被傷害,將誘發或加重失業率上升、群體性事件頻發、社會治安惡化等社會風險,甚至使個案的社會問題和風險演變為整體性的社會問題和風險,進而危及社會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
「胡溫」領導上台後,連續兩年把「一號文件」的重點放在解決農民收入問題上,但年來大陸各地仍然爆發連串農民抗議徵地補償不公等社會動亂,其中以去年底四川省漢源縣十幾萬人不滿電廠徵地補償而公開抗爭的行動最為激烈,顯示出大陸農民工生活狀況仍未獲得改善。
近期,無論是大陸或海外的學者專家都指出,要保持大陸社會平穩,安定民心,「胡溫」領導層必須極力縮小貧富差距,否則,他們提出的「以民為本」、「和諧社會」將會淪為空泛的口號,本身政權的穩定性也可能受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