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勝:教育的責任在教育做人處事及知識養成
【大紀元8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二十三日電)教育部在民國七十六年就解除髮禁,但各校寬嚴不一,最近又重提解除髮禁,成為教育界矚目焦點。教育部杜正勝下午出席全國公私立高中校長會議強調,教育除教育做人處事外,也是知識養成,學生不遵守就要怎麼樣,這不是校園文化。
杜正勝表示,有人認為「何種頭髮就是何種人」,沒有那麼嚴重,也有人認為讓學生留頭髮後,學校秩序就會大亂。台灣解嚴已十七年,校長們都經過那個階段。頭髮較憲政體制更微不足道,但反映的心態是一樣的。
他表示,自由主義的精神是尊重別人,別人也就會尊重你,也相信人能做好,教育也應是如此。有人認為髮禁解除後,就不能管教;教育的英文(education)由拉丁字衍生出來,意思是將藏在內的發掘出來、培養他,以此基本出發,學生不遵守就要怎樣,這不是校園文化。教育的責任是教育做人處事,知識養成也是如此。
他說,推動友善校園、解除髮禁歸根是尊重個人。教育的核心是自己做自己。
國立岡山高中主任教官左龍昌則分享學校解除髮禁的經驗,他表示,學校開放髮禁有兩項考量,一是開放是否符合老師、家長的期許,二是學校週邊民眾如何看待學生。學生髮式以自然、健康、整潔及容易疏理為原則。學校也取消定期服裝儀容檢查。
國立及台灣省公私立高中校長會議今天下午起在高雄縣國立鳳山高中舉行兩天,教育部各單位說明工作重點,並討論營造友善校園、精緻教育、推動高中課程暫行綱要、積極推展學生輔導工作等中心議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