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腦瘤
【大紀元8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
因惡性腦瘤接受開顱手術的患者,在禁食八小時前,即吞服一顆光感物質的藥物(photosensitizer ),在手術過程中,惡性腦瘤病灶可在光動力診斷下,呈現紅色螢光反應,讓醫師看得更清楚。
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石增指出,由於惡性腦瘤的邊緣易與正常組織混雜,在手術時,肉眼有時難以辨識,若手術切除的範圍太大,可能會傷及正常組織,造成手腳不靈活,但切除範圍不夠,又無法達到手術目的,所以「光動力診斷」即提供神經外科醫師在開顱手術中,協助判斷惡性腦病變的位置。
李石增指出,近年來,光學與醫學的結合十分緊密,像內視鏡手術可讓手術傷口更小、病患痛苦更少、恢復更迅速,而光動力治療也已應用在支氣管的惡性腫瘤、口腔癌等疾病,可是光動力只能用來治療只有幾公釐深的表淺部位,無法治療更深層的位置,所以對於惡性腦瘤患者還是要接受一般手術方式,在術後配合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以控制病情。
光動力診斷的原理是把特定光感物質投入人體,而這個光感物質會選擇性滯留堆積在病變組織內,然後用特殊光源照射,病變組織內的光感物質及衍生物就會產生螢光反應。
正因為光照會顯示出病灶,相對地,患者在手術後的四十八小時,不能照光,否則會出現類似燙傷反應,像加護病房的窗邊位置、怕病人體溫太低而使用的烤燈,就不能使用,可改用毯子。
雖然腦部光動力療法所用的光感物質已在歐洲上市,美、日、澳等先進國家也在研究此法,不過我國衛生署最近才核准長庚醫院在開顱手術中,運用光動力原理做惡性腦病變位置判斷的人體試驗。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