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中國油荒演成羅生門 官商大博弈

【大紀元8月18日訊】(亞洲時報陳穎慈香港撰文)廣東省出現油荒已經超過一個月,油站附近的道路,必然擠滿等待加油的車輛。出現了這次油荒,政府,石油公司,民眾,各有不同說法,儼然就是一齣「石油版羅生門」。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屢創新高。8月1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份原油期貨上漲1.06美元,每桶收盤價升至66.86美元,中盤油價曾高達每桶67.10美元。按中國石油價格的機制,中國國內油價跟國際油價有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差;所以大家都預期,一個月後油價會猛漲。

廣東珠三角近來出現嚴重的油荒,而其他省份,也相繼傳出類似消息。據《羊城晚報》8月13日報導,廣東各地加油站紛紛掛出『無油』招牌。報道指出,12、 13日廣州市內加油站仍看到大排長龍等油的民眾。一些民眾抱怨,為何消息說有大量成品油運往廣東卻未能緩解缺油的情況?《第一財經日報》8月17日報道,這場油荒已蔓延全中國各地,黑龍江、山東、雲南等地,都出現了燃油供應都吃緊的情況。

出現了這次油荒,政府、石油公司、油站各有不同說法,儼然就是一齣「石油版羅生門」。

中國的石油公司處於這次油荒風暴的中心,但其不斷改變的說法,卻讓外界感到側目。8月初,中國一家大油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聲稱:「進入7月份,受颱風天氣影響,一些運輸船無法抵埠,加劇了供求矛盾,尤其是此次颱風麥莎的到來,東北和大連海岸上所有的船隻都不許作業,因而連續七八天油品一直無法供應。」

到了8月10日,載著成品油的油輪在深圳東角頭港靠岸了,內地媒體大量報導油輪靠岸,但油荒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加劇了。

中國政府方面,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這場風波;中央政府顯然認為,這次事件是中國石油巨頭搞的鬼,目的是要逼使發改委調整油價。由人民日報社主管的《國際金融報》指出,「華南『油荒』表明:一、石油巨頭們對第五次成品油提價的幅度嚴重不爽;二、兩大集團壓根沒有把發改委行使中央政府職能的權威當一回事。」

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事件讓中國發改委官員跟中國大石油公司高層的關係鬧得甚不愉快。中國政府官員懷疑,一直受到中國政府大力支援的石油巨頭一直在這次油荒中上下其手,謀取暴利。據一些國內媒體報道,因為有利可圖,7月份一家中國大石油公司反倒在國際市場上拋售了數百萬噸原油。因為國際油價和國內油價存在差價,一部分企業通過正規或者非正規的渠道將油品銷向國外,賺取利潤。相信這套陰謀論的中國官員又懷疑,沿海一帶的「油荒」情況特別嚴重,就是因為這些地區將油品賣出境外較為方便。

事實上,中石化和中石油跟國家發改委的較量,是有跡可尋的。2005年7月23日,發改委出臺今年第五次上調油價通知。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要積極組織生產,督促所屬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確保成品油市場供應。」不知是巧合還是什麼,廣東省的油荒也在這個時候出現。

中石化於8月17日接受新華社的採訪時提到解決油荒的辦法:「近期的「缺油」狀況是全國性的,建立廣東供油的長效安全機制應從全局的高度去考慮。建議儘快理順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提高國內價格調整與國際油價變化的同步性,包括調整價格時間上的同步和調價幅度上的同步。」中石化的立場很明確,就是要:加油價。

如今油荒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顯然,中石化和中石油跟國家發改委的談判仍未有共識,油公司仍然不願意增加國內的油供應量。

有一個說法指出:中國人外鬥外行,內鬥內行。這場涉及油價,油價機制及國家經濟的利益博弈,明顯引証了這句說話。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國政府仍依賴行政干預,不用市場機制去處理石油問題,顯然也是問題的根源之一。

現時,這場油荒已演變成一場互相指責的遊戲。中國不少民眾也參與了這個爭論,他們一方以為大型油公司跟政府各有不是,一方面也指控油站也參加了囤積的行列。

說到底,中國民眾對他們的政府的指控也有一定的理由。訂於2001年的中國油價機制,可謂甚不合時宜:正當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的時候,中國政府仍然控制中國國內成品油的零售價格,廣東省的成品油零售價已經低於批發價,出現「批零倒掛」的怪現象。換句話說,油公司賣出的油愈多,虧蝕便愈厲害,現在的情況是,油公司每賣出1噸油,便會虧蝕1,000元人民幣,難怪油公司不願在中國國內售油。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有形之手的干預市場,大力協助個別油公司,也造成中國油業出現了類似壟斷的局面。根據《證券時報》8月17日的報道,在廣東成品油市場供應體系中,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國有石油公司佔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中石化更居主導地位,一家獨佔全省年銷售量的60%左右。(//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