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臺灣輿圖委日專家修復 可望年底完成
【大紀元8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十七日電)國立台灣博物館自民國九十二年起,正式委託日本「宇佐美松鶴堂」進行為期兩年的修復計畫,經過重新托裱、補絹、全色,並以適當形式重新裝裱的康熙臺灣輿圖,預計今年底修復完成。宇佐美松鶴堂也訂於九月間來台說明修復過程與概況。
國立台灣博物館典藏的「康熙臺灣輿圖」,不僅是現存最早的山水畫式彩繪地圖,也是十八世紀台灣歷史的重要資料。
台博館表示,「康熙臺灣輿圖」原圖因年代久遠,長期以來的頻繁使用,加上先前收藏環境與展示方式的不理想,以及早期修復方式的不完善,原圖畫面劣化情形嚴重,畫心老舊的絹底有相當大部分已脆化散失,留存的部分也處於非常不穩定、極易損傷破裂的狀態,根本不允許任何的展示或研究使用。
台博館為了讓殘存的輿圖內容保存下來,從九十二年底開始,正式委託日本具有資深古書畫修復專業的「宇佐美松鶴堂」進行修復,另請「東京文化財研究所」保存科學部化學研究室進行顏料分析,展開為期二年半的修復計畫。
台博館指出,修復過程概分為兩階段,首先為狀況調查、紀錄與材質分析,了解畫卷的性質、結構與損壞狀況,作為評估修復方法的依據。
第二階段的修復工作有九個步驟,依序是整理畫絹、加固繪畫層、移除畫面髒污、揭除舊有的裝裱、重新托裱使基底材穩定、使用特殊絹料嵌平破損處,再以接近的顏色修飾原畫面、並以適當形式重新裝裱,最後製作保護盒以長期保存。
根據推測,「康熙臺灣輿圖」繪製於清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三年之間(公元1699年~1704年),為清廷暸解地方行政軍事與風俗民情之用,是一幅繪製於絹布的橫幅地圖,畫心全長五百六十九公分、寬七十公分,被視為十八世紀臺灣歷史的重要資料。
同一圖後由「臺灣總督府」在明治三十五年(公元一九零二年)購入,成為總督府博物館重要收藏,爾後再依據原圖摹製兩個版本,即為今日台博館特有珍貴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