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黨誰是抗戰中流砥柱?

人氣 24
標籤: ,

【大紀元8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楠2005年8月9日華盛頓報導)今年適逢抗戰勝利60週年紀念。多年來,「誰積極抗日、誰消極抗日」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之一。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一些學者和親身經歷二戰的人。

*余茂春:蔣介石抗日堅決*

60多年前,當抗日的烽火還在燃燒之時,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就爆發了一場爭執,國民黨指責共產黨「游而不擊」,而共產黨則譴責國民黨「消極抗戰」。60年後的今天,大陸宣稱「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台灣則反駁說,抗戰從始至終是在國民政府領導下進行的,只有國府、國軍和蔣介石委員長才堪稱中流砥柱。

學者認為,如何評價國共雙方在抗戰中的作用是非常複雜的問題。美國海軍學院助理教授余茂春說,國民黨裡面當然有不抗日或者消極抗日的人,汪精衛後來就成為日本人的傀儡。但是,余茂春認為,不能因此就說國民黨的主流不抗日。

余茂春說:「國民政府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的幾年裡,自己是獨立打仗的,沒有任何西方國家的支持,蘇聯的支持也是非常短暫的。日本人好幾次在僵持不下時想和中國講和,蔣介石都義正詞嚴予以拒絕。所以,他的抗日決心是絕對堅決的。」

*余茂春:國民政府對二戰貢獻大*

余茂春教授說,珍珠港事件以後,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一部份和美英的盟國。由於盟軍當時採取的是「先歐後亞,」的戰略,所以中國戰區的主要任務變為牽制日軍,而不完全是打擊日軍。

他說:「我個人覺得,國民政府,尤其在蔣介石先生的領導下,國民黨對牽制日軍的這個重要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戰鬥。國民政府當時有近300個師左右的軍力,非常強大。日本人把最精銳的部隊全部壓在中國戰場,有100多萬軍力在中國戰場上被牽制,動不了。這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非常出色的貢獻。」

*世界日報:蔣介石抗戰戰略正確*

長期以來,對蔣介石最有爭議的一點是,他被指責在日軍入侵之初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所謂不抵抗政策。北美發行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曾經刊登了一篇為蔣介石辯護的文章。文章說,1931年到1937年之間,正是德國納粹黨首領希特勒開始崛起的時候,全球充滿著姑息氣氛。有誰會肯對中國施以援手?在國內,表面上中國是統一了,而實際上是群雄並峙的局面,哪裏有力量來抵禦外侮?文章認為,抗戰遲些爆發對中國備戰更加有利。所以當時蔣介石強調,「和平未至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

這篇文章認為,抗戰取得勝利主要是由於蔣介石戰略之正確。第一,他一開始就定下長期抗戰的方針,以空間換取時間;第二,他決定遷都重慶,外憑三峽之險,內擁天府之國,足食足兵,可以持久;第三,他誘敵深入,拉長戰線,使日軍戰線分散;第四,他在敵後發動游擊戰,襲擊敵人的交通線和補給線,使敵人疲於奔命。

文章說:「誠然,蔣介石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功,也有過。但是,就抗戰的史實而論,蔣介石無疑對國家民族有重大的貢獻。我們應該還他一個公道。」

此外,《世界日報》還曾經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共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嗎?》的社論。社論指出,在抗戰八年間,有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規模戰鬥3萬8931次,官兵死傷320餘萬人,各地人民直接和間接死傷者在2000萬人以上。這些發生在國府治理的地區者占99%。

*楊奎松:共產黨牽制敵人多*

然而,中共的說法恰好相反。多年來中共一直說,中共的軍隊抗擊了在華日軍的60%以上和偽軍的98%。談到這個問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楊奎松說,抗擊敵人的比例,中共是在1944年提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對美國和國際社會進行宣傳,跟當時的政治鬥爭和政治宣傳有一定的關係,並不是嚴格、科學的提法。

他說,在1941年以前,毫無疑問,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後來,共產黨力量發展壯大,在敵後牽制的敵人越來越多,這也是很清楚的事實。

楊奎松說:「假如把這個問題看成是一個很簡單圖形的作業,相互接觸的部份才算是抵抗的話,那麼,共產黨有理由說,由於它是在敵後,所有敵後的日軍和偽軍全部是由它牽制的。」

楊奎松說,所謂「中流砥柱」不是簡單指抗擊敵人的多寡,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的。共產黨認為,抗戰之初它倡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在整個戰爭過程中通過政治口號和主動的妥協,促使這個統一戰線保持下來。

他說:「它認為,它的這種政治領導作用,它在敵後的堅持,對在正面戰場上的堅決的配合,以及對國民黨當時的一些政策所進行的批評和善意的幫助,都推動和促使抗日戰爭能夠堅持下來。中流砥柱這個詞也很清楚,是在驚濤駭浪、大江大河中起砥柱的作用,並不代表了整個抗戰過程。」

*金堯如:國民黨是戰場主力*

抗戰期間加入中共、後來長期擔任香港《文匯報》總編輯的金堯如認為,中共在抗戰中的宣傳鼓動作用應該肯定,他本人就是在共產黨的影響下參加抗戰的。不過,他指出,雖然共產黨在思想上有先導作用,但是在實際戰場上應該說國民黨是主力。

金堯如說:「共產黨不過在鄉下開展游擊戰,起牽制作用,不是正面打擊和阻止敵人,正面打擊和阻止日本侵略軍前進的都是國民黨部隊。國民黨過去有它反動的、腐化的一面,但是,在抗日戰爭中,如果沒有國民黨領導抗戰,國民黨的軍隊,國民黨的財力,如果國民黨都像汪精衛那樣,還有中國嗎?」

金堯如還說,年輕時,他聽了共產黨的宣傳,以為國民黨人都很壞。後來,他在香港為中共進行統戰工作,接觸了許多國民黨員,對他們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金堯如說:「解放以後,在香港,我跟這些人談起來,當年他們為甚麼參加國民黨,為甚麼抗日。一談起來,原來他們也是有理想的,當時,國民黨員大部份是愛國的,有理想的。」

*德丁:對國民黨評價褒貶參半*

抗戰期間擔任《紐約時報》駐華記者的德丁既在國民黨的正面戰場採訪過,也去過延安,採訪過共產黨領導人劉少奇和八路軍將領林彪。談到國民黨軍隊,德丁的評價褒貶參半。

德丁說:「國民黨方面徵兵的手法相當殘暴。他們衝進村莊,強行拉夫,所以軍隊的士氣不很高。蔣介石還把許多地方軍閥的部隊收編進國軍,這些部隊的戰鬥力也不強。比如,指揮南京保衛戰的那位將軍,我記得曾在日本人發起進攻之前採訪過他。他當時信心十足,說,能守住南京。實際上,他在戰鬥開始後不久就跑掉了。」

德丁說:「不過,在其他地方,國民黨軍隊打得非常漂亮。我覺得,對國民黨的有些批評是不合理的。他們雖然不是最棒的軍隊,但是他們有時候打得非常英勇。」

德丁承認,國民黨是抗戰的主力軍,但是他同時強調,共產黨在自己的控制區內也發揮了有效作用,建立了一支訓練有素、武器精良的龐大軍隊。

*余茂春:百團大戰受毛批評*

然而,美國海軍學院的余茂春認為,共產黨在抗戰中有保存實力以便將來對付國民黨的意圖。他指出,中國共產黨裡堅持抗戰的人很多,也出了許多英雄,但是,每次這些人想打大仗都受到中共中央的批評。

余茂春說:「比如,很有名的『百團大戰』與敵人打得很艱苦,也很重要。但是,彭德懷回去後受到毛澤東的批評,說你暴露目標,不應該打,應該保存實力。保存實力幹甚麼?當然是為了以後的國共鬥爭。」

*余茂春:中共抗日為發展自己*

近年來,一些回憶文章,包括毛澤東的私人醫生李志綏的回憶錄,在談到中日關係時都提到毛澤東1972年會見日本內閣首相田中角榮時講的話。當時,田中角榮為日本在大戰期間的侵華罪行表示道歉。毛澤東說,如果沒有日軍侵華也就沒有共產黨的勝利,更不會有今天的會談,為此,中共要感謝日本。

余茂春認為,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中共當時抗日目的是為了發展自己的武裝。共產黨在抗戰期間確實發展很快。1937年,中共的軍隊全部加起來不過4萬多人;到1945年8月,其軍事力量就超過了1百萬人。

*謝偉思:共產黨真心抗日*

不過,共產黨力量之強、控制區域之大,使美國駐華使館官員謝偉思當時就相信,他們可能會最終奪取全國政權。但是,他指出,共產黨在抗戰中發展壯大不假,但真心抗日也是事實。謝偉思1944年曾經隨美軍觀察組訪問過延安,和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進行過多次的交談。

謝偉思說:「他們想發展自己的力量,擴大他們控制的地區,而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就是與日本人作戰。當然,他們不願做出不必要的和過份的犧牲。」

謝偉思說,共產黨發動過「百團大戰」那樣的較大的戰役,但是,日本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摧毀了數以百計的村莊,殺害了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用「三光政策」來懲罰那些支持共產黨的人。

謝偉思說:「報復的後果是如此之可怕,以致共產黨人不能再那樣打下去了。他們不得不改變策略,到可以生存的地方去逐漸消耗敵人。他們沒有全力出擊,因為那樣做會毀滅他們自己。」

*謝偉思:共產黨受人民支持*

謝偉思對國共兩黨的評價是:在戰爭初期,國民黨很有生氣,它不僅動員起全國人民,而且確實打了一些漂亮仗。但是,當戰爭進行到1941年的時候,國民黨打得精疲力竭、疲憊不堪,抗戰的有生力量開始轉移到共產黨方面。

這位出生在中國四川的前美國外交官說,延安生氣勃勃的氣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本人雖然沒有去共產黨軍隊駐守的前沿陣地,但是,派往前線的美軍觀察員目睹了八路軍開展的游擊戰和麻雀戰,並且發回了報告予以好評,說共產黨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

*余茂春:中共誇張政績*

美國海軍學院的助理教授余茂春雖然認為共產黨堅持敵後游擊戰的功績應該肯定,但是他覺得,中共在宣傳戰績時有誇張的成份。

余茂春說:「共產黨宣傳做得非常好,打死兩、三個人也算一場戰鬥,報紙上弄的很熱鬧。但是,究竟對日本人牽制了多少?是不是抗日的中堅力量?日本人是不是把共產黨放在眼裡,覺得是眼中釘肉中刺非要拔掉不可?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余茂春說,對學者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二戰」期間的檔案在中國還沒有完全開放。他認為,應該開放更多的檔案讓學者研究,而不是政府以《人民日報》社論的方式對問題做出定論。

*張海鵬:大陸抗戰研究比以前客觀*

據中國大陸學者介紹,大陸方面在抗戰史的研究上比以前更加客觀、更加冷靜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張海鵬前些年訪問美國時曾經接受記者田野和方冰的採訪,談到大陸學術界的變化以及對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敵後戰場的評價問題。

張海鵬說:「70年代以前,大陸學者往往強調共產黨所開闢的敵後戰場在抗戰當中的主導作用。80年代中期以來,大陸學者更加冷靜、更加客觀地研究了抗戰史料,提出這兩個戰場共同地起著抗擊日寇侵略的作用,是互補的,缺了哪一個都不行。缺了正面戰場,敵後戰場就不能存在;缺了敵後戰場,正面戰場就會遇到極大的困難,甚至也不能存在。在這一點上,大陸學術界比以往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還原抗日史實 揭露中共邪教本質
父親節的由來
父親節的由來 人氣 903
誰是中國抗戰和亞太戰區中流砥柱
只有一次太可惜了!
紀元商城
每日更新:無基因改造 萬顆種子讓你當一回農匠
Apple AirPods Pro無線耳機 USB-C充電 2倍主動降噪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