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解析╱歷史 中國史增加 統計圖表多
【大紀元7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台灣今年大學指考歷史科考試引發難易極端不同解讀,高中歷史老師認為今年試題比去年簡單許多,平均分數可能提高十至十五分,補教界則認為今年試題還是相當困難,且歷史科試題歷來都比其他科目困難,可能導致學生失去讀歷史的興趣與成就感﹔此外,今年試題明顯偏重高一、高二課程,高三比例大幅降低為廿一%,社會組考生將失去搶分優勢,處於不利態勢。
今年中國史試題也明顯增加,比重高達五十二%,世界史佔約卅四%,台灣史則佔十四%﹔台北市高中教師輔導團指出,與歷史課程相較,今年似乎刻意「復興」中國史,比例偏高,世界史比例則偏低,分配相當不均,台灣史比例則還算恰當。
補教老師許恆禎指出,今年歷史考題特色還是維持歷年傳統,就是「很難」,不過文言文減少,有助學生讀題。另外,題目也出現很多統計圖表,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判斷年代與數字。
中山女高教師邱永春則說,今年有高達卅四題、七十七%可算是基本題,因此比去年難度下降,鑑別度也相對下降,自然組也可得基本分。
尤其今年取材自社會組必修的高三歷史比重降低,僅有十一題、廿一%,較往年減少很多,自然組與社會組都唸的高一高二課程則高佔七十九%,題目又不難,無法測驗出社會組考生優秀實力,影響社會組考生權益。
高中老師並質疑有些試題文意不清,可能誤導答題﹔包括第十一題問及「哪些新資料可能造成歷史新的認識」,選項中有許多爭議性或新近的史料,例如「蔣介石日記」、「美國越戰秘密檔案」等,仍有待學者研究,不宜用來考高中生。
第十四題及第五題則均問及儒家集權中央及君主制度,但部分老師認為,若再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答案可能有爭議。
本土連續劇很流行的「番仔火」用詞,也出現在試題,第廿三題提及火柴化學原料,選項卻問及火柴名稱的歷史來源,題幹與選項不符,造成答題困擾。另外,第三十七題問及「唐代經濟活動」,就廣義經濟活動而言,ABCDE選項皆可為正確答案。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