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愛爾蘭武裝衝突大事紀
【大紀元7月29日報導】(中央社北愛爾蘭伯爾發斯特二十八日綜合外電報導)愛爾蘭共和軍今天正式宣布終結對抗英國統治北愛爾蘭的武裝行動。以下是北愛情勢發展大事紀。
●一九二一年:愛爾蘭爆發內戰,進而分裂。以英國新教徒居多的北愛仍然效忠英國,而以天主教徒居多的愛爾蘭南部脫離英國獨立。
●一九三七年:南愛爾蘭與西愛爾蘭二十六郡組成愛爾蘭自由邦,宣布獨立。英國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才承認。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二年:天主教愛爾蘭共和軍在北愛與英國發動零星攻擊。
●一九六八年:北愛天主教徒發起民權運動。
●一九六九年:天主教對於受到歧視不滿日增,導致北愛天主教與新教爆發衝突,迫使英國派兵維和。
●一九七零年:新成立的臨時愛爾蘭共和軍捍衛天主教區域,開始殺害軍警,並且針對城市發動炸彈攻擊。
●一九七一年:共和隊游擊隊嫌犯未經審判即遭拘留。
●一九七二年:英國軍隊在倫敦德利殺害十三名天主教示威者,此即「血腥星期日」事件。鑒於暴力事件頻傳,英國廢止北愛新教議會,直接掌控北愛事務。
●一九七四年:英國將權力轉移給天主教與新教的行政組織,但由新教徒發起大規模抗議,權力共享的體制瓦解。
●一九七九年:共和軍加強攻擊英人,殺害英女王叔叔蒙巴頓勳爵。
●一九八一年:十名共和軍囚犯在獄中絕食身亡,確保了北愛政治犯的地位。
●一九八二年:北愛議會籌組,天主教杯葛。
●一九八三年:共和軍針對倫敦發動炸彈攻擊,造成六人死亡。
●一九八四年:共和軍針對英國保守黨會議發動攻擊,造成五人死亡。首相佘契爾夫人僥倖逃過一劫。
●一九八五年:英愛協議允許都柏林政府得針對北愛事務提供諮詢意見。
●一九八七年:共和軍在恩尼斯基林戰爭紀念儀式上發動攻擊,造成十一人死亡。
●一九八八年:英國空勤特種部隊(SAS)在直布羅陀擊斃三名共和軍成員。
●一九九三年:天主教溫和派領袖修姆與共和軍相關政黨新芬黨領袖亞當斯舉行秘密會談,希望推動共和軍停火。
●一九九四年:美國總統柯林頓成為首位推動北愛和平的總統,他在英國反對下,仍給予新芬黨領袖亞當斯簽證。共和軍與新教主要違法團體呼籲停火。英國官員七十多年來首度與新芬黨舉行公開會談。新芬黨要求舉行各黨派會談,但英國要求共和軍須先解除武裝。
●一九九五年:英國終結二十三年禁令,同意與新芬黨舉行部長級會談,新芬黨卻中斷會談。另一方面,就在美國柯林頓總統準備出訪北愛前夕,英國與愛爾蘭政府邀請美國前參議員密契爾擔任調人,協助化解共和軍解除武裝的僵局。
●一九九六年:密契爾在會談期間建議共和軍逐步解除武裝,但共和軍卻宣布終結停火,並在倫敦碼頭場區發動炸彈攻擊,造成兩人死亡。密契爾隨後針對北愛未來召開多邊談判,但排除新芬黨參與。
●一九九七年:布萊爾接任英國首相。共和宣再度宣布停火,允許新芬黨參與談判。由於共和軍並未承諾解除武裝,兩個新教政黨退出會談以示抗議,其中包括裴斯萊領導的強硬派民主聯盟黨,但崔波率領的溫和派厄爾斯特聯盟黨並未退出。另一方面亞當斯與首席談判代表麥金尼斯在英國國會大選中贏得席次,但拒絕就任。
●一九九八年:歷經馬拉松式談判,各方達成「受難日和平協議」,終結北愛衝突,並進行權力移交,協議中提議建立新教與天主教共掌的行政組織,解除非法團體武裝,允許遭判決有罪的好戰份子假釋,減少英國駐軍人數,並展開警務改革。是年,修姆與崔波共獲諾貝爾和平獎。北愛也在同年舉行選舉籌組議會,崔波被選為北愛首席部長。
然而同年北愛再度發生暴力攻擊事件。共和軍分裂組織「真正共和軍」在奧馬發動汽車炸彈攻擊,造成二十九人死亡,是三十年來最嚴重的攻擊行動。
●一九九九年:北愛建立政府,新教與天主教共同掌權,結束倫敦二十七年統治。崔波邀集十二名官員籌組內閣,其中包括兩名新芬黨成員,而新芬黨入閣的條件,就是共和軍必須開始解除武裝。
●二零零零年:共和軍拒絕展開解除武裝,英國遂暫停共掌權力的體制,但後來共和軍矢言「不再使用武器」,崔波隨即恢復行政組織。
●二零零一年:共和軍無法解除武裝,崔波因而請辭。但隨後共和軍開始解除武裝,崔波因而連任。
●二零零二年:警方指控共和軍間諜團體針對可能攻擊目標蒐集情報,搜索新芬黨辦公室。英國因此暫停北愛議會。
●二零零三年:共和軍暫停解除武裝。北愛舉行議會選舉,新芬黨以及矢言不會對新芬黨讓步的民主聯盟黨均獲勝,雙方的強硬派聲勢大振。
●二零零四年:為了恢復共掌權力體制,英國及愛爾蘭與民主聯盟黨籍新芬黨高層展開數個月的談判。共和軍提議完全解除武裝,但拒絕裴斯萊提出拍照存證的要求。會談失敗後數日,共和軍被控在貝爾發斯特犯下史上最大宗銀行搶案。
●二零零五年:英國、愛爾蘭與美國政府要求共和軍繳械並解散。共和軍則回應,矢言放棄為了政治目的採取暴力攻擊,並且恢復解除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