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鄭裕文2005年7月18日台北報導)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最近公佈台灣最新經濟成長預測,結果發現,在亞洲主要競爭對手裡,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已經遠遠落後,累計今年上半年的貿易順差只有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89%。專家表示,如果再不改善,未來台灣的貿易順差將變為貿易逆差,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憂慮。
*上半年貿易順差只有4億美元*
隨著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的商品在全球市場越來越少,台灣的出口競爭力似乎已經在衰退。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台灣累計的貿易順差只有4億2千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4億7千萬美元。預計台灣今年全年的出超金額可能創下20多年來的新低點。
*產業外移是主要原因*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陳添枝說,出口金額的銳減基本原因是全球油價高漲,而台灣非常依賴進口石油,所以進口的成本就會增加,但主要原因還是受到產業外移的影響。
他說:“(台灣)出口的能量確實在衰退,那原因是當然就是許多傳統的出口產品現在都外移,移到中國。還是台商在出口,但基本上那是從中國出口去了。”
陳添枝表示,這些台灣傳統出口產品就是像電子資訊產品,現在大多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也因此造成台灣的貿易順差大量減少。
曾經擔任台灣經建會主委、現在是台灣智庫董事長的陳博志也同意,在亞洲幾個競爭對手裡,台灣產業被中國取代的情況的確比較嚴重,又碰上人民幣該升值卻不升值,才會造成台灣貿易順差銳減的情況。
他說:“像台灣這種比較尊重市場機能的國家,貨幣在預期心理下快速升值,那在這種不該升值反而升值,該升值的反而不升值,當然就造成我們的出口比較困難。”
台灣經濟部預估今年全年的貿易順差可能是30億美元,已經是台灣23年來的最低貿易順差。但目前看來,上半年只有4億美元的順差,經濟部的預估可能還要向下修正。
*競爭力下降可能成為常態*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陳添枝認為,現階段除了要看全球景氣是否能上升,以及油價是不是可以回穩,台灣還必須思考開發新的產業和市場,否則出口競爭力的下降可能成為常態趨勢。
他說:“台灣可能要開拓一些非傳統的出口產品,過去不做的產品,或者是一些新興的市場,像印度啊、中東、東歐和拉丁美洲,這樣或許就不需要依賴大陸作為加工的基地。”
陳添枝也表示,向來是台灣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近年來經濟表現非常紅火,出口金額不但超越台灣和日本,也不斷拉大台灣對韓國的貿易逆差。
而台灣與韓國在90年代中期後,選擇不同的商業模式,台灣是代工,而韓國是推廣品牌。儘管在初期,韓國在推廣品牌時遭遇不少困難,但現在已經開始享受成果,像韓國的三星已經在去年躍居全球第23大品牌,而台灣卻沒有自有品牌,代工的利潤越來越少,台灣的對外貿易遲早可能從順差變成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