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12位「新秀台灣」藝術作品挺進國際舞台

【大紀元7月17日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新聞稿)全球化浪潮的今日,文化藝術已經成為全球消費市場最重要的內容產業,也是豐富台灣主體意識不可或缺的重要能量。為了培植與展現台灣新世代藝術能量,文建會特地甄選出12位新銳藝術家作品,將於明日(6/19)啟程前往紐約,在6/21~23全球最大的美國紐約授權展開放授權,以「新秀台灣」首度讓台灣新秀藝術在充滿西方作品的授權天空,開創新的契機。

「新秀台灣」 品牌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經由舉行專業評選活動,匯集產業、學術、藝術、政府各界專家,分兩階段遴選12位台灣中、青輩藝術創作者作品,以國際市場性、應用設計性、藝術創意性等為前題,並凝聚多元文化、編織台灣印象為主要訴求,藉由畫意傳達台灣山海意象之美,推廣至國際舞台,成為紐約國際授權展台灣形象館此次展出三大品牌之一。

這12位「新秀台灣」的中、青輩創作者包含李芹、李隆壽、林秀菊、林美智、林建榮、胡達華、張貞雯、陳海贊、陳慶坤、馮志正、楊景天、華建強(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作品包羅萬象,媒材上除了傳統常見的水墨、油畫等,還包含後現代裝置藝術、複合媒材等創作;畫風亦呈多樣面貌,如細緻、魔幻、童趣、典雅等。

本品牌藝術家來自台灣各地,傳達不同的民情風貌,以及創作者本身的兒時逸趣,將對海、對山、對在地的感情,一土一吋、一筆一勾,下筆都是濃濃的台灣情懷。從原住民時尚風到人文浪漫色彩,每位藝術家以堅毅的生命張力,藉筆墨傳達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情感與熱愛,一幅幅以不同媒材、筆觸詮釋的作品,更加充份顯現出台灣藝壇新秀的創意與活力。

美國紐約國際授權展(L!censing 2005 International )今年已邁入第25屆,為國際授權產業年度最大盛事。世界授權知名大廠如Disney、Warner、Sony Pictures等每年均積極籌備參與,吸引超過2萬多名全球企業買家、被授權商前往參觀洽詢,創造上千萬美元授權產值。而 6/22紐約 [ Art in Taiwan ] 台灣館現場記者會,將有來自美國及東北歐最大之藝術授權代理商,進行簽約儀式。文建會主委陳其南也對於執行過程極為辛苦的統籌單位artkey藝術授權中心表示感謝,並相信透過政府與民間力量的整合,將能有效推展台灣新世代藝術的國際授權機會與台灣藝術文化的國際能見度,讓來自台灣的優質藝術,於全球文化藝術體系掀起蝴蝶效應,達到多贏的局面。

「新秀台灣」新聞資料附件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包含李芹、李隆壽、林秀菊、林美智、林建榮、胡達華、張貞雯、陳海贊、陳慶坤、馮志正、楊景天、華建強共12位。

李芹,1981年出生於新店,父親為畫家,自小耳濡目染,並且因緣際會受到多位名師指導,進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後,開始接觸到更多樣而廣泛的「藝術」,並且特別熱愛從事「複合媒材」的創作,預計前往藝術之都—巴黎,作更深入的研習。

對於粉彩、油畫、水彩、水墨以及複合媒材等…等均有涉獵,作品表現出生活中所見所聞,更深刻描繪出回憶的情感點滴,悠遊於藝術創作的領域。

李隆壽,1954出生於台南海邊小漁村,師專受啟蒙得以一窺國畫之堂奧,後北上任教得以擴展國畫之領域,並紮下日後寫生之基礎。其後師多位名師,吸收各家各派之所長,於學習精進中培養出個人風貌,且不斷致力於藝術創作。

自小接觸浩瀚、蔚藍的海洋,對於海有著特別濃厚的情感,無形中描繪海景的作品特別多,一幅幅皆為留住本土之美,多樣化的技巧呈現出海的萬千風貌,令人感受到堅毅的生命力。曾舉辦個展、聯展百餘次,作品於國父紀念館、台北市美術館及高雄市美術館皆有典藏。

林秀菊,別名林閒,1953年生,受國畫名師張性荃教授啟蒙,並受多位名師指導,融會各家特色,而作品自成一格而富獨特性。喜歡寫生、寫實與寫景,題材不限傳統水墨的花鳥、山水,熱愛描繪與生活相關的人、事、景、物,凡宗教民俗活動、風景寫生等等,皆為著墨的對象。

畫風手法細緻,構圖大方、優雅,並融入彩墨鮮明的意境,水墨與彩墨的結合,呈現作品的美感、調和感與細膩感,為「彩墨新境」的最佳寫照。

林美智,1945年生,受家庭環境薰陶,自小即熱愛藝術,除了在國立藝專修習西畫,更自行向多位國畫大師拜師學習,並在家人的支持下遠赴美國與法國參訪,長期研究西洋各畫派畫風與精華,透過自身的領會與不斷地精進、練習,其作品展現蘊含西洋各畫派及國畫之特色。

作品以人物畫居多,喜以人物之表情表達喜怒哀樂等情感。近來則致力於風化木媒材的創作,順其造型畫出各式作品,名為“彩塑”,為畫壇上創新之舉。

林建榮,熱愛藝術創作,自求學階段開始,便以作為一個專業的藝術創者為志向。

複合媒材與裝置藝術為其藝術創作的主要方向。認為藝術創作是極富自由與開放性的,因此在作品的詮釋上,呈現出開放性的面向,只營造一個氛圍的情境,由觀眾的生活經驗及背景來參與作品的解讀與欣賞;透過觀者從自身已知的經驗中,尋找出埋藏在理性客觀世界、壓抑已久的一些迷思或真理。

作品喜歡呈現卡通或是玩具般的造型,不停的在做些無釐頭、週而復始、不斷地重複的動作,透露、反應出當代人生活中的孤寂感與尤里西斯般的宿命。 

胡達華,1938年出生於九份,1995年開始從事釘畫創作,1998年獲得朱銘創作獎。以鐵釘、鐵罐與鋁罐等為素材,透過金屬鐵片的色彩重新組合,營造出獨特的點描效果。

作品呈現刻畫出九份山城親切樸實的樣貌,透過色彩呼喚五、六十年前的回憶,以現代、創新的技法寫下一頁頁栩栩如生的山城風土民情與生活記憶,鮮麗的色彩表現懷舊的情感,以珍視的眼光回味舊時記憶,畫面充滿生命力,觀畫之間有著充實的愉悅感。曾受邀至夏威夷展出與教學,其作品並獲其市政廳收藏。

張貞雯1966年生於台灣彰化,1991年自東海大學美術系膠彩組畢業後負笈東瀛,入日本京都藝大藝術研究所專攻膠彩畫。踏實與追求完美的個性反映在花卉的創作上,展現出深入的觀察與紮實的描寫能力,特別鐘愛以寫生方式描繪植物、花卉等題材,其作品多以厚塗的礦物質顏料,營造灰濛濛的背景氣勢,再以亮麗的紫、紅或黃色系表現主題的花卉,整體的賦彩豐富而優雅,具有女性畫家唯美抒情的氣質。

透過觀物與寫生,捕捉了大自然的盎然生意,細心擷取一串串的植物物語,再將此物語轉化為詩意,融合了中國水墨畫中「虛實相生」的理念與道家的人生觀,雖語不驚人,卻有著沁人心田的濃郁芳馨和光彩掩映的璀璨色澤。曾舉辦過多次個展與聯展,作品曾先後多次入選重要展出,並為台灣國立美術館所典藏。

陳海贊1954年出生於金門,認為藝術旨在創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不可拘泥於前輩的風與技巧,於師承同時另闢風格。堅持以傳統功力為基礎、現代文明為題材,力求藝術化、現代化,創新走出自我風格,創造具有特色的時代作品。近年來極力於繁複山川中探尋出節奏規律和裝飾,尋找色彩艷麗和淡雅交織的和諧,開拓藝術的泉源、充實內心世界的養份。一花一草、山川大地、朝陽餘暉,皆能引起共鳴,激發強烈的創作慾望。認為大自然花的色彩、鳥的動態最為感人,對色彩的幻化有著燃火的熱情,並在作品中將色彩發揮到極致,將動態寫實活潑化。借用自然景觀,用筆耕耘、用心施肥,使藝術的花朵盛開茁壯,為其一生永不鬆懈的課題。曾舉辦多次個展,及受邀至美國、新加坡、日本等第參展,並曾榮獲多次獎項。

陳慶坤1955年生於雲林古坑鄉,認為藝術在於表現人類的情感,而創作的動力來自於“欲望“–情感與夢想的意識型態。藝術家的情感真實擺盪於的人性與生存的不完美和理想與夢想之間,唯有在藝術中方能實現理想與彌補現實的缺陷,而成就了藝術創作。

以中國筆墨繪畫創作形式結合西方藝術創作理論運用,為其藝術創作之理想與目標,作品呈現心中情感的直覺;或許是東方的,或許是西方的,介於兩者之間的風格塑造,卻沒有明顯的畫類疆界之分。目的在於體現台灣受到東西方文化衝擊之後所產生的藝術現象,藉以表達自我的生命觀,創造自我風格的實現。曾榮獲多次書法、水墨及各美展獎項、並出版「台灣心旅畫集」與「島民之情畫集」。

馮志正,別名勒戈崖,1959年生於屏東,為排灣族原住民,除了不斷地創作,亦觀賞東、西方藝術家的創作進行自我進修。憑著對藝術的熱愛並應用原住民圖騰元素,創造出自我風格。『將原住民文化保存給下一代』為其最重要的創作理念,致力於將台灣原住民獨有的美麗、豐富的文化及藝術推廣至全世界。

擅長運用媒材特性來構圖與上色,表現出排灣族豐富瑰麗的圖騰印象,保有傳統文化之外,更兼具現代摩登感,以不同媒材開拓藝術創作空間,作品帶著人文浪漫色彩,創造出和諧的「原民時尚」,更充分表達對「生活」的尊重。

楊景天,1928年出生於宜蘭,為日本上野藝術大學研究生,醉心藝術創作。

中學時期即奠定古典派雕刻基礎,對於油畫、中國水墨畫與工藝設計等,皆有涉獵,作品融合西畫的浪漫、中國水墨的寫意及工筆畫的技術,注重色彩表現,同時展現古典精神與超寫實意象,以抽象與幾何為主軸,表現飛躍的宇宙空間、壯濶的情感,與深藏心靈感受及壓力成為強烈的內外對比。目前定居美國,繼續以不同媒材及手法嚐試各種藝術創作。

華建強,197年出生於臺北三芝,運用中國五千餘百年的繪畫精華之獨有的時空美學,反應生命環境中煩亂不安、焦慮紛雜與喜樂諧和等。並以星斗式構圖回溯人類原初對生命與環境的影像體現模式,卡漫式單一人物的分身與變裝下,多重轉換的定位關係展開內心對生命中繁瑣事件的對應生成影像,數度交疊穿插,混雜色彩、造型、構圖上的明暗虛實,凝聚成多視點視覺空間中的氣韻及節奏。以中心人物來觀看普羅大眾的日常行為,更用富故事性的主角為中心完成具凝結一統畫面及分塊性獨立畫面空間兼具的場景敘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