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9日訊】所謂「急性運動傷害」是指單一次因身體活動不論內生性或外來的傷害刺激,使組織器官破壞的現象。特徵是受傷者常可以很清楚的記住這一次傷害的從事活動、時間及地點。以下是因傷害部位的不同所作的大略分類。
一、肌肉拉傷(strain):肌肉在單一次的強大收縮作用下,或者不正常的肌肉協調、活動,而形成的肌肉受傷情形,最常見的是大腿肌肉拉傷。依受傷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受傷。肌肉輕度拉傷,肌肉有一小部分的肌纖維斷裂,肌肉出血很少,只有在肌肉用力時或壓患部時,才會引起疼痛,外表並看不出特殊異常。肌肉中度受傷,是指肌肉有相當多的肌纖維斷裂,肌肉明顯出血,可能伴隨有水腫現象,受傷的肌肉肌力減弱,患部外表腫大。肌肉重度拉傷,則是指肌肉的肌纖維全部斷裂,整塊肌肉斷離,最常見的斷裂部位是肌肉與肌腱的交合處。此時肌肉大量出血,斷裂的肌肉縮至兩端點處,而形成凸起一大塊,斷裂的部位則凹陷下去,患者可感到極度疼痛。
二、韌帶扭傷(sprain):韌帶在單一次的關節過度伸展下,形成韌帶受傷的情形,最常見的是踝關節外側韌帶扭傷。依受傷的程度亦可分為三級,輕度的韌帶扭傷,只有在活動關節時才會有疼痛感,沒有任何腫大或外形的改變。中度的韌帶扭傷,是指韌帶大部分斷裂,同時有關節腫大和劇痛出現。重度的韌帶扭傷,是指韌帶完全斷裂,伴隨嚴重血腫與關節不穩定的病症出現。
三、挫傷(contusion):是指皮下組織受鈍力性撞擊所造成的創傷,最常見的是被球擊中身體。在受傷後,會造成微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組織傷害,而使組織液流出,因而形成水腫的現象。因挫傷而形成組織內出血或血腫的現象,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理,可能因組織的纖維化與鈣化現象而造成慢性疼痛。
四、骨折(fracture):指骨頭經明顯的外力撞擊而斷裂的情況,有時亦可經由疲勞的機轉而造成骨折的現象。
五、關節脫臼(dislocation):是指骨骼關節面被迫移位、關節囊破裂、關節韌帶過度伸展或斷裂,最常出現在肩關節上,可分為急性的脫臼和慢性的脫臼兩種,急性脫臼合併韌帶的裂傷。慢性脫臼患者,往往曾有韌帶裂傷、或韌帶經常被牽扯的病史,形成韌帶鬆弛與關節囊擴大,進一步造成關節的慢性脫臼。
六、開口創傷(擦傷、裂傷、創傷等):為常見的擦傷、撕裂傷、切割傷以及壓砸傷等。
所謂「慢性運動傷害」是指患者常不自知的許多微小運動創傷累積而成,病人常說不出確切的受傷從事活動,時間以及地點,通常是因為產生了限制日常生活活動度,以及關節活動受限,或疼痛加劇才會尋求醫療幫助。以下是大略分類。
一、慢性肌腱炎或骨膜肌腱炎(tendinitis):肌肉(肌腱)反覆過度的使用之下,造成肌腱連續性的輕度受傷,使得肌腱產生慢性發炎的現象,稱為慢性肌腱炎。著名的運動傷害「網球肘」,即是指網球選手肘關 外上髁處的慢性肌腱炎,二頭肌腱炎,高爾夫球肘等。
二、肌腱腱鞘炎(tenosynovitis):在手腳的肌腱外圍,皆有含潤滑液之腱鞘包住,具有潤滑肌腱之作用。慢性的肌腱腱鞘炎起因肌腱長期的反覆過度使用,造成磨擦性傷害,或是急性的肌腱過度使用未完全治好,而繼續運動而反覆性發作。由於肌腱的潤滑作用受到限制,因而肌腱在活動時產生疼痛並發出聲響。
三、化骨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對訓練不足或已受傷的肌肉,施以繁重的運動負荷,使得肌肉因受傷而產生病變的發炎現象。可以分為纖維性肌炎與化骨性肌炎兩種。纖維化是肌肉復原時的一個時期,如果在肌肉未完全恢復前就施以繁重的負荷,將使纖維化的肌肉發炎,進而形成化骨性肌炎。
四、關節炎(arthritis):關節炎的原因很多,有關運動傷害形成的關節炎,是指關節過度負荷或未經適當訓練而給予重負荷,使得關節受傷而發生退化性的病變。症狀則有疼痛、壓痛,但不一定會腫大,關節活動時經常會有聲響發出,有時則會出現腫脹痛覺或無力感。
五、滑液囊炎(bursitis):滑液囊在關節附近扮演緩衝的重要角色,一旦關節過度負荷使用或受傷時,往往會引起滑液囊發炎。症狀為有腫脹、壓痛與關節活動障礙等,有時症狀類似關節炎,不易診斷。
六、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骨骼在長時間的過度使用下,會在主要的壓力點形成壓力性骨折現象,症狀是運動時受傷處會持續疼痛與刺痛感,休息時的症狀會明顯緩解。經常發生於長跑選手的脛骨與庶骨。
七、急性傷害處置不當:急性傷害處置不當,如許多人會先尋求傳統醫療的推拿,造成急性期的發炎加劇造成運動傷害不易復原,甚至產生惡化或長期的後遺症,如肩關節的「習慣性脫臼」與踝關節的「反覆再發性扭傷」等。
本文由台北榮總人電子週報所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