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台灣原住民前進琉球和解共生
【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八日電)台灣行政院文建會、原民會、屏東縣政府文化局合辦的「牡丹社事件─和解共生」記者會,今天宣告六月十六日「沖繩愛與和平之旅」即將開展。牡丹鄉長林傑西和排灣族原住民代表,預定六月十六日搭機赴日,展開四天、以和解共生為主題訴求的「愛與和平之旅」。
出席記者會的原民會主委瓦歷斯貝林、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曼麗、文化總會副秘書長鍾佳濱、屏東縣府主秘施錦芳、牡丹鄉長林傑西、日本沖繩學者上原一明,對於這趟的沖繩和平之旅的高度肯定與期待。
繼去年舉行牡丹社事件130週年研討會之後,今年,屏東縣政府文化局、牡丹鄉在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東亞比較文化所博士候選人楊孟哲協助之下,再度策辦「牡丹社事件-和解共生之旅」。
參訪團將邀約沖繩縣媒體及文化界人士,共同參拜二次大戰犧牲的台灣人民墓碑,表致哀悼之忱。
此外,六月十八日還預定與琉球宮古島民誤入牡丹鄉的遺族代表相見歡,一笑泯恩仇,期盼將過去因誤會導致的牡丹社殘酷流血事件拋在歷史的角落。
六月十八日下午,台日雙方將在宮古島舉行「誤會與和解」座談會,沖繩遺族代表和排灣代表進行雙邊會談,藉由真誠的溝通傳達誤會冰釋的訊息。
主辦單位表示,在這個追求和解之路的時代大背景下,達到真正的和解共生,共同為二十一世紀的和平榮景而努力。
西元一八七一年,琉球宮古島漂民不慎誤入牡丹鄉,與牡丹鄉排灣族原住民發生衝突,導致五十四人遭殺害的悲劇。一八七四年,日本軍隊以此殺害事件為藉口,由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軍攻打當地原民,戰事輾轉於四重溪、石門等地長達一月,雙方傷亡慘重,至同年六月戰事方始平息。
這件戰事表面上看來是件小戰役,但它引發的效應卻是非常深遠。不但台灣與琉球的命運從此改變,日本侵略亞洲政策更加確定。牡丹事件發生十五年之後,台灣在甲午戰爭中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
亞洲情勢丕變,歷史軌跡因而轉向,亞洲的角力場重心改變,牡丹社事件引發的連鎖效應可謂匪淺。
故宮副院長林曼麗致詞表示,去年召開的「牡丹社事件一百三十年歷史與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十分成功,也促成了這次的和平之旅。
然而,尋覓歷史真相並非一蹴可及,必須經由一再的努力和驗證,但是,發覺歷史真相永遠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也指出,牡丹社事件是台灣近代史上一個引發重大影響的小事件,可惜逐漸受到淡忘,這次的沖繩和解之旅意義重大,代表的是歷史的尋根與追求和平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