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出拳 民眾盼能打倒不合理房價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國大陸房市問題專題報導之一(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特稿)穿過計程車窗玻璃,一處處興建中的工地在眼前流轉而過,一幢幢的摩登建築拔地而起。「看唄,這就是北京城,搞得像個大工地似的,卻沒一個買得起。」計程車師傅已經嘮叨至少十分鐘,言談間透露出對節節高漲的房價極度不滿。
今年三月以來,中國政府接連祭出房市重大政策。三月十六日人民銀行制定新的房貸措施;隨後國務院下發「關於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簡稱「國八條」);五一勞動節長假後,中央七部委聯手端出「關於做好穩定價格的意見通知」。大陸輿論稱這一系列政策為「組合拳」。
中國政府打組合拳目的何在?多數人認為是要抑制房價,但是中國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顧雲昌卻一語道破其中真正意義,是為打擊房市的虛假需求。
他接受中央社訪問說:「除了打擊可能造成房市泡沫化的虛假需求,政策還有穩定房價與保護有效需求的用意。」
實行共產主義的中國社會,產生房地產問題的背景讓人好奇。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後,中國原則上實施福利分房制,視各人工作單位與職務的不同來分配住房。
福利分房制的好處是只要花少少的錢,就可擁有自己的窩,弊病則是大陸雖為共產社會,走後門、講關係的事卻一點兒不比資本主義社會少,有辦法的人可以拿到好幾套房,形成不公與不均的問題。
負責人民住房重責大任的中國政府在福利住房制實施五十多年後,開始喘不過氣;另一方面,福利制也導致大陸房屋市場一直無法真正開展。
一九九八年,中國終於啟動住房制度改革,開展住房私有化。
顧雲昌說:「看起來,住房改革顯然很成功。」短短几年,民間蓄積的潛力完全迸發,房地產市場一片蓬勃,不但拉動數十個行業,也解決了相當的就業問題,對經濟發展有一定貢獻。
住房制度改革啟動後,基本上,一九九八到二零零三年,大陸房市價格仍算穩定,全國平均住房價格增長率為百分之三點五,低於在百分之七到九之間排徊的GDP增長率,也低於百分之九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但從二零零四年起,房價開始失衡,特別是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地區,房價漲勢凌厲。事實上,杭州房價在最近三、四年早已翻了一番,遠遠快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官方統計,二零零四年,大陸平均住房價格漲幅達百分之十五點二,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省市更達百分之十六點九。
面對一漲不可收拾的房價,中國大陸開始出現憂慮房地產泡沫化的聲音,並引起從上到下的關切。
今年三月中國全國人大在北京開會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抑制生產資材料價格和住房價格的過快上漲」。
溫家寶話聲甫落,「國八條」等政策就相繼出爐,其中「國八條」的第二條指出:將穩定房價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負責制,省政府負總責,對住房價格上漲過快、控制不力,要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
專家表示,中國政府對住房價格做出如此嚴厲而明確的規定,是中共建政以來前所未有,足以顯示官方整頓房市的決心。
對此,顧雲昌分析:「看到香港前兩年因為房市泡沫化帶來的經濟與社會問題,中國政府想不整頓都不行。穩定房價過快上漲,屬於宏觀調控政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分析特定地區房價飆漲主要是「需求太旺」,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但是以上海為例,實際上房屋供應量已經很大,「供不應求,是因為炒家在炒樓。」
就是這些俗稱炒家的房市投資客或投機客,讓大陸房地產浮現泡沫化的隱憂,所以防止房市泡沫,必須擠壓炒樓需求,包括「國八條」、七部委「穩定價格的意見通知書」,都是這個用意。
談到炒樓現象,專家表示,對投資客來說,那裡有錢可賺,錢就往那裡去,尤其在中國目前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投資上海房地產既可以賭一把人民幣升值的可能,又可以賭一把房市價格上漲的機會,所以熱錢一直進入,造就了上海房市虛假的榮景。」
相對於上海,北京的炒樓情況不算嚴重。但是在外國人、還有外地有錢人不斷湧入京城的前提下,房價也超過大部分居民的能力範圍。
除了投資客炒房,大陸媒體曾經揭發地方政府與開發商互相勾結,炒高房地產價格。可以這麼說,房價的快速上漲,開發商只是第二受益人,相關政府部門才是第一受益人。
因此,對於「國八條」的出爐,大陸媒體解讀「是一道國務院下令各級政府從房價高地撤軍的政府令,是一道下令政府從房地產商聯軍中發動兵變的政府令,是真正意義上的釜底抽薪。」
在北京城繞了好半天,計程車師傅終於累了,停止發牢騷。
在此之前,他誇張的抱怨:「北京的房價是全世界最貴的。」但他的人生目標,卻是要在最貴的北京市有一幢自己的房子。他希望官方政策能有效穩定房價,否則「開一輩子計程車,也買不起自個兒想要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