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采風

傳世古琴之唐琴「大聖遺音」

古代弦樂器中能夠流傳下來的只有古琴,而唐琴是存世最古的古琴。中國歷代,上至帝王,下至文人士大夫皆以古琴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樂器,於書齋之中置一古琴,閒暇之餘奏一曲雅樂,十分風雅。所以,相比於古箏、琵琶等其他樂器,古琴以其獨特的風韻而流傳於世。

中國唐代的文化極其繁榮,當然音樂也獲得很大發展,很多唐代皇帝自身就是精通音律之士,當時鼓琴的名家層出不窮,制琴的名手也相應而生,如蜀地的雷霄,郭諒,吳之張越、沉鐐等都是盛唐時期名噪一時的斫琴巨匠,因此也給後世留下一些古琴精品,唐琴「大聖遺音」即為其中之一,是流傳至今的曠世唐代古琴。

「大聖遺音」琴為清宮收藏,製作於唐代至德元年,也就公元756年,其時因安祿山叛亂,唐明皇逃離長安,太子李亨即帝位於靈武,改年號為至德元年,干支為丙申,「大聖遺音」琴為李亨即位後所作的第一批宮琴。因制琴工匠歷經盛唐時代,「大聖遺音」琴保持了盛唐時期的風貌,具有秀美而渾厚的氣度,這表現在此琴的琴面具有大而厚的弧度。

「大聖遺音」命名是取自宋朝歐陽修在《送楊□序》中所說「舜與文王、孔子之遺也。」此琴相傳為「神農式」,梧桐木斫,漆栗殼色間黑色,略有朱漆修補。此琴形制修長, 通長120厘米,肩寬20.5厘米,尾寬13.5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琴面漫圓如弓形,琴底的「龍池」是圓形,「鳳沼」為長圓鳳形,腹內納音微作隆起狀。琴的背面有銘刻,龍池上方以行草刻有「大聖遺音」4字,龍池下方刻有二寸大方印篆書「包含」2字,龍池兩旁刻著隸書銘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16字,全是古代同時鐫刻並填以金漆,腹內在池之兩側有珠漆隸書款「至德丙申」4字(即唐肅宗至德元年)。

古琴的斷紋指琴表面上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紋。琴上有好的斷紋,不僅說明琴的歷史悠久,同樣也使古琴更加美觀,聲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 「大聖遺音」琴的斷紋看去像大蛇腹紋,在大蛇腹紋之間又出現若干細小的牛毛斷紋,這些斷紋是隨著漆質的老化而產生的。

「大聖遺音」琴無疑是一件稀世之寶,它造型渾厚優美,漆色古穆,斷紋隱起如虯,銘刻精整古樸,且具有皇家氣派,非凡品所能企及。此琴具備了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等九種品質稱為「九德」,屬頂極聲調,是目前傳世古琴中極其難得的。

註:「龍池」和「鳳沼」指古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