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6日報導】「全球房市景氣探索報導–台灣篇」(中央社記者李文忠台北二十六日電)美國房地產發展近來頗受爭議,學者發佈有漲幅過大甚至會引發全球地產泡沫化的疑慮,對照台灣的房地產前景,業界咸認為,台灣房地產景氣壞了好多年,房價也未上揚,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泡沫化的跡象,目前企業獲利轉佳,加上政府提振優惠房貸及不動產證券化措施,未來前景看漲的機率較高。
近年來美國房地產漲幅過大,引發學者擔心有泡沫化之虞,甚至禍及全球房地產崩盤效應,台灣房地產是否有泡沫化疑慮,太子建設董事長莊南田表示,房地產己經不景氣10幾年了,房價並沒有像世界各國一樣地上揚,好不容易這兩年才略見復甦,房價也未見大幅上揚,未來的跌價空間可能性不大,更遑論有泡沫的疑慮。
台灣從民國78年房地產行情攀向最高峰後,泡沫化現象正式發生,市場行情直轉急下,加上建商搶建導致大量餘屋量,嚴重供過於求,除北市外,各地區餘屋充斥,造成台灣房地產不景氣多年,為了挽救房地產,近來年政府提振房地產景氣不遺餘力,包括推出土增稅減半與優惠房貸兩大房市利多,力圖振奮當時低迷已久的房市,為房地產注入一劑強心針。
房地產經過長期的低檔盤旋後,房價也逐漸回歸到合理價位,今年政府為延續房市交易的熱絡,決定再續撥新台幣3000億元優惠房貸,使的累積的優惠房貸額度達至1.8兆元。由於提振房市可刺激內需、增加房地產相關稅收,以及降低金融業逾放壞帳,因此可推估未來政府在房地產政策上仍將持續偏多。
台灣省建築公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今年政策釋出土增稅永久減半、不動產證券化商品上市、以及台幣趨升、物價溫和上漲等有利客觀條件,都讓人沒有看壞房市的理由。去年供給量增加,也只是市場經歷10年不景氣之後的自然調整。
此外,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和不動產證券化在台灣起跑,其最大意義是不動產可以進入資本市場,讓不動產與金融商品結合,不但可以有效解決投資開發者的融資需求、讓不動產「動」起來,也讓小額投資者得以受惠不動產市場的蓬勃發展,長期平均報酬率甚至可能超越股市。
根據中華民國建商公會聯合會的估計,台灣商業不動產具有證券化機會的市場規模約1.1兆元,扣除未開發及開發中者,未來五年每年應有1000億元規模,而隨著市場熱度逐漸升高,相關機構的商機會愈來愈大。
升息對房貸的影響部份,央行因應世界升息風潮陸續宣佈升息,升息亦代表景氣復甦,中長期則因為國內景氣加溫,經濟成長會帶動國民所得的增加,民眾購屋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升息效應表示將來景氣越來越好,當然房價也會逐漸走向盤堅的趨勢,只要升息幅度不超過3%至3.5﹪,短期對房市尚不至於產生重大影響。
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指出,房地產景氣隨著經濟好轉而確實復甦,即使央行持續調高利率,但利率調高的幅度相對較低,對營建成本的增加影響不大,對換屋族的負擔也不會增加太多,調升利率代表景氣熱絡,短期內不太可能反轉急下,房地產榮景可期。
台灣自有房屋的比率高達85%,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數逐年降低,加上都市更新計劃及老舊房屋的改建,換屋族的換屋需求,應可抵消台灣國內少子化及自有住宅率高的潛在利空現象,只要建商在好的地段規劃出好的住宅產品,市場接受度仍十分高。
以台北市為例,由於好的土地難求,因此部份優良地段若有不錯的推案,幾乎是短期內就能銷售一空,房地產業界分析,台灣房地產經歷多年的不景氣之後,房價也未見大幅上揚,未來的跌價空間相對壓縮,既使美國和世界各國有泡沬化之虞,對台灣的不動產市場衝擊實屬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