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良蓉南投縣二十四日電)石虎是台灣特有的保育動物,又稱「山貓」,一般人多以為只有在深山才可能有石虎的蹤跡;但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調查,其實,石虎出沒地方與人類的活動範圍相當接近,近年在低海拔的地區都有它們的蹤影。
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從民國九十一年開始在全台展開石虎分布調查,三年多來發現,石虎零星分布在苗栗到嘉義之間的低海拔丘陵地,包括苗栗縣的大湖、銅鑼、公館,台中縣的龍井、后里、霧峰及南投縣的中寮、信義鄉等地,而這些發現石虎蹤跡的地點與人類的活動範圍還相當接近甚至重疊。
而調查結果更發現,石虎除了面臨棲息地逐漸喪失的威脅,由次棲息地多屬於農耕或開墾地附近殘存的小面積次生林,族群有被切割造成生殖隔離的可能。同時,石虎棲息地內還發現不少野狗野貓,也可能直接或間接對石虎造成競爭或傷害。
特有生物中心表示,石虎又叫「山貓」,體型比一般的家貓大一些,也比家貓兇猛,與家貓最大的差異在於石虎耳朵背面有一塊明顯的白斑。台灣有關石虎最早的紀錄是英國領事史溫侯在西元1870年所採集發表。不過,至今一百多年,有關石虎的研究卻非常稀少,只有少數日本及美國學者對石虎有一些生殖及生態習性的初步描述,以及從獵人的獵物或訪問資料裡得到一些石虎分布或相對數量的基礎資料。
特生中心引據文獻資料表示,石虎棲息在中低海拔地區,在早期台灣低海拔地區還有許多林地時,數量還不少,但隨著低海拔地區的林地開發殆盡,讓石虎及一些原本棲息在低海拔地區的野生動物,也隨著林地的消失而漸漸失去蹤影。
特生中心說,石虎行蹤相當隱密,很少留下腳印或排遺等跡象,極不容易發現並紀錄。過去三年的調查是國內首度對石虎進行有系統的調查,雖然資料仍相當有限,但卻提供了未來石虎保育最重要的基礎分布資料。
雖然石虎的生態仍相當神秘,特生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在過去十年卻接獲多次石虎被陷阱捕獲受傷或致死的案例,顯示石虎可能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可能因為偷吃家禽被農民設陷阱捕捉。特生中心也呼籲民眾如果發現石虎危害家禽,不要任意捕捉殺害,可以聯絡特生中心協助處理,民眾發現石虎的消息,也可與特生中心研究人員 (049-2761331-146)聯絡,一起保育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