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九日電)莫淑蘭和郭育誠是藝術工作家在台灣從事藝術治療的拓荒者,兩人在安寧病房陪垂死病人畫圖,分享心靈之美;八年來的經驗證明藝術治療撫慰人心,是有待推廣及認證的新觀念。
這對夫妻檔都是畫家,本身就愛繪畫,除了在米蘭專攻繪畫研究,也研修心理學、視覺心理學、病態心理學等課程,他們所選擇從事的藝術治療,在先進國家已有四、五十年歷史,已有證照,台灣則不但未成氣候,而且多半是心理師選修藝術學分跨行藝術治療。
八年來,莫淑蘭和郭育成在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的安寧病房,為末期病患進行美術療育,大多數病人的畫技都停留在十歲,透過畫畫,宣洩憤怒不滿,轉移對病痛的注意,流露對人世的依依不捨,或是最終的願望,每一幅塗鴨之作都有獨特個性。
曾有位鄭先生幼年時離開父母,青壯年混跡幫派,到了癌末時,他以滿紙藍色表示自己是江湖男兒,對母親的怨恨則表現於畫面的尖銳紅心,然而藝術治療融化鐵石心腸,他畫著溫暖的紅心並寫著「媽媽我愛你」,在完成送毛衣給母親的遺願後,死前他在紙上剪了圓洞,寫著「來」、「去」,歸於平靜圓滿,一切是空。
一位黃婆婆在剛住進安寧病房時,鎮日愁眉苦臉,直瞪著天花板,直到她學會撕畫技巧,片片彩紙化為紙上果園、田園,笑容重新浮在嘴角,眼睛也因喜悅而發亮,家人才發現賣了一輩子水果的黃婆婆被埋沒已久的天賦和巧手。
另一位四十多歲的清潔婦,她一直覺得處處不如人而自卑得不敢提起畫筆,直到莫淑蘭和郭育誠勸她把掃地看成用畫筆美化大地,她才提起筆來,用力地用畫出 疾病及藥物造成的身體不適,醫師從她的筆觸可以知道她癢得很厲害,但因為畫畫,她暫時忘了劇癢。
還有位媽媽死前畫出想去海邊的願望,兒子特地向部隊請假,趕回來畫了張擁著媽媽去看海的畫,盡最後的孝道;還有一名學生在病痛時,畫著高山下,他是個浮在空中雙腳不著地的人,後來他昇華了痛苦,他把自己畫成一步一腳印登上高峰的人,看得家人悲喜交集。
藝術為受苦的心靈找到出口,留下的作品則成為永恆的紀念,對莫淑蘭和郭育誠來說,藝術治療的成就感 在於分享末期病人在靈性深處奔放出來的心靈圖案;但也不可否認,每天看著生離死別,他們也需要彼此治療,為每位末期病人的故事畫上句點,帶著祝福看著病人留下的作品,更加珍惜把握當下。
目前僅有少數安寧病房有專業的美術療育師,但是沒有認證制度,醫院只能以研究經費補貼莫淑蘭和郭育成進行美術療育,去年,台灣藝術治療學會成立,將感性的藝術與理性的醫學結合,台灣已開始起步。(//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