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威尼斯報導〕充滿實驗性質的「台灣獎」前進威尼斯頒獎行動,在昨天下午順利完成,前文建會主委、「台灣獎」顧問陳郁秀表示,從苦難中重新出發的阿富汗,藝術家勇於把成長國家的歷史背景轉化為創作養分,不盲目跟隨文化強權國家的當代藝術潮流,可說是相當符合頒發台灣獎的立意與精神。
「台灣獎」頒獎行動是由在校學生團體赫島社組成,以一種類行動藝術的概念,意圖把在藝術上「被國際觀看」的角色,轉變為「觀看國際藝術創作者」表現的主動角色,同時,也試圖在文化強權國家所主導的當代藝術潮流裡,鼓勵藝術家表現在地的文化精神,而他們頒發台灣獎的場域,就選在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大會「威尼斯雙年展」。
「台灣獎」由林惺嶽、邱坤良、蔡明亮、林谷芳及陳芳明擔任評審。經過兩天密集參觀及多次開會投票,第三輪投票決定由阿富汗獲獎。
評審團發言人陳芳明表示,其實中南美很多國家館都充滿生命力,不過,阿富汗在歷史背景的質感上掌握得更深刻。
代表阿富汗館的兩位藝術家,其中一位是曾經在美國讀書,現在從事教學的藝術家拉汗‧瓦立札達(RahimWalizada ),他長久以來關注阿富汗女性的生活及工作,此次展出的作品,則以具阿富汗大地顏色特質的編織呈現在當代藝術上,原本是生活用的毯子,以女性的顏色「紅」為經緯,其間放入洋蔥(阿富汗最普遍的食物 )的顏色「綠」、榛果的顏色「土黃」及樹根的顏色「赭紅」。
另一位藝術家莉達‧阿布都爾(LidaAbdul ),以錄像作品呈現,影片內容記錄著藝術家不斷地在廢墟上重新打掃粉刷,意圖重建希望。
多數評審認為,作品表現出當地人民不離開殘破的國家,還把廢墟當做家園,刷油漆的動作,既像撫慰傷口,也像是刷新生命,讓人相信有一天他們一定可以重建家園。
雖然「獲獎」對阿富汗的藝術家而言有點「突如其來」,拉汗‧瓦立札達則以「驚喜」形容他的心情,除了有一筆高達兩萬美元的獎金之外,台灣獎團隊已與藝術家洽談來台灣展出的計畫。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