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凌波飛躍的精靈-飛魚文化代言觀光的得與失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三十日電)每年三、四月火紅的刺桐花開,宣告著飛魚的季節已經來臨了!船隻劃過海面掀起的波浪,偶而出現凌波飛躍近百公尺的飛魚,讓人驚歎不已!

今年的飛魚季特別熱鬧,不僅有飛魚美食套餐,還有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包括飛魚魚拓、竹筏製作、出海捕捉飛魚等。過去上不了主桌,只能醃製成鹹魚的飛魚,果真是鹹魚翻身,登上了五星級飯店的座上佳餚,還成為地方觀光產業的代言人。

台灣的飛魚總共有二十一種,在東海岸常見的是黑鰭飛魚、白鰭飛魚、紅斑鰭飛魚、紫斑鰭飛魚。背上的雙鰭很長,就像是翅膀般,凌躍海面宛如展翅飛翔。每年三月從菲律賓北部、巴士海峽隨著黑潮順流北游,然後在宜蘭外海產卵,大部分的飛魚在產卵後死亡。

飛魚在東海岸孕育出獨特的飛魚文化,特別是蘭嶼的達悟族,這種能在海面上飛的魚,千年來一直是架構達悟族的文化主軸,飛魚文化孕育出拼板舟文化、達悟的生態智慧、和食魚文化;換句話,沒有飛魚就沒有達悟族文化。

達悟族的飛魚季從三月至十月,幾乎是達悟族的整年度活動,達悟族捕捉飛魚是很慎重的事,三月間要先祭拜飛魚,三到七月間的飛魚季,正是魚類繁殖的季節,禁止捕捉其他魚類,七月過後,開始捕捉深水魚的時候,則停止捕捉飛魚。

飛魚的「終食祭」在十月間,這天,家家戶戶所收藏的飛魚乾,要全部煮熟最後一次共食後,剩下的就全部丟棄,不再食用飛魚乾。這正好符合魚乾所能維持不腐敗的時限,同時也抑制飛魚遭到過度濫捕,因此不僅是食品衛生,還兼顧飛魚資源的保護。

飛魚的食用也有禁忌,黑鰭魚最珍貴,只能日曬不可以用火烤,否則會使皮膚潰爛,留在終食祭前使用,或是招待客人;白鰭飛魚最早抵達蘭嶼,因此不可以在白天捕撈;紅斑鰭飛魚孕婦絕對不能吃,否則會生出長痱子的小孩;至於數量最多的紫斑鰭飛魚則較無禁忌。

為了捕捉飛魚,達悟族老祖宗千年前打造了拼板舟,拼板舟結合了達悟族的藝術和永續的生態智慧。一艘拼板舟的船體由二十一塊至二十七塊不同的木板組合,再以木棉或樹脂接合,不用一根鐵釘,每一塊船板所使用的樹材都是固定的,且經過一、二十年的樹苗選種,也就是造一艘拼板舟,嚴格來說要一、二十年的時間,早已有現代永續經營的概念。船身再配合精美的雕刻和彩繪,顯現了達悟人藝術上的天份。

飛魚除了孕育達悟族的文化,和東海岸加走灣(長濱鄉)的阿美族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飛魚迴游北上經過加走灣海域時,正是最肥美的時候,會跟隨著許多大型的獵食魚類,包括高經濟價值的鬼頭刀、鮪魚、旗魚,使得海中魚群豐富,此時正是阿美族捕魚的旺季,也是海神祭的季節。

過去飛魚並非美食,阿美族捕捉的飛魚,會利用特殊的甘蔗燻乾,除了留待冬天使用外,一般也是小朋友解嘴饞的食物,上不了招待客人的桌面。

民國五十年代的一次大颱風,捲走了加走灣內的竹筏、漁網,也帶走了阿美族的捕魚產業,年輕人陸續離開故鄉,前往高雄工業區,飛魚的影子逐漸遠離。

最近幾年,加走灣搶搭「地方產業文化觀光化」的列車,飛魚真的是鹹魚翻身,成了觀光代言人,成為五星級飯店的佳餚;對岸的達悟族,則因動力膠筏取代了拼板舟,加上過度獵捕,漁獲量減少,飛魚文化正快速的流失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