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謬爾‧亨汀頓理論的經濟實踐﹖
【大紀元4月29日訊】薩謬爾-亨汀頓(Samuel P. Huntington)是哈佛大學政府學教授﹑哈佛國際研究院主席﹑和“外交政策”雜誌的創始人和主編。九年前﹐他寫了一本立意獨特的書﹐題目是“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他認為未來世界的衝突將發生在世界幾大文明之間﹐而不一定是在國家之間﹐文化的衝突成為國際關係的主流。
亨汀頓認為的幾大文明﹐包括西方文明﹑儒家文明﹑伊斯蘭文明﹑俄羅斯東正教文明等等。他認為在這幾大文明之間﹐最有可能發生衝突的﹐是儒家文明和伊斯蘭文明聯合起來對付西方文明。他最後認為﹐所有的文明必須學會彼此之間互相容忍。從中國與其它國家經濟上的互動看來﹐亨汀頓的理論似乎在國際經濟貿易方面正在被實踐之中。
一般來說﹐經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利與參與各國經濟的互補﹑互利﹑和共同發展。而建立的順序﹐也是先鄰近國家﹐再擴展到稍遠距離的國家﹐最後擴展至某一大陸乃至全球。不管是拉美的關稅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到歐洲經濟共同體乃至最近的歐盟﹐走的都是相類似的路。雖然在軍事上有遠交近攻的戰略﹐經濟上則不然﹐大多是走的從近交至遠交的方針。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治下的中國似乎不按經濟常規出牌﹐走了一條準軍事化的道路。據報導﹐中國與波斯灣六國正在籌建自由貿易區。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易小準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與阿曼經濟部次大臣赫納尼率領的波斯灣六國海合會代表四月在利雅德就建立自由貿易區舉行了談判。
海合會是波斯灣阿拉伯國家的區域性組織,由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巴林、阿曼和卡達六國組成。報導引述赫納尼說,海合會和中國將在二零零五年底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定,沒有任何障礙可以阻止實現這一目標。
中國當年曾經與東非的坦桑尼亞﹑贊比亞及美洲的古巴由于地緣政治的原因發展過經濟往來。因為政府干預太多﹐以政治利益為導向﹐不符合經濟規律﹐最後都勞民傷財﹑不了了之。有趣的是﹐亞洲另一極權下的儒家政權新加坡﹐也在談論亞洲和中東的合作。新加坡國務資政兼金融管理局主席吳作棟表示,中東地區近年經濟發展快速,亞洲和中東地區的企業合作可說是時機正好。
平心而論﹐與中國經濟互補的﹐不是伊斯蘭文明的海合國家﹐而是西方文明的日本和美國。中國經濟過去20多年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按中國經濟發展的要務﹐應大力發展東亞自由貿易區﹐然後擴展到南亞﹑西亞﹐而不是隔牆探物﹐與沒有經濟互補性﹐只有共同抵禦西方意識形態共識的中東國家互相盤桓。
中國的局限﹐在於一黨專政的體制﹐使之每每與民主國家發生衝突。與亞洲鄰居日本的石油衝突﹐有失大局的考慮﹔借煽動遊行來作為外交談判的要挾﹐是下下之策﹔煽動遊行過頭﹐擔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而壓抑民意表達﹐就更是令人不齒。
與美國的交往方面﹐去年美國与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1620億美元;盡管美國不斷施加壓力,中國至今仍然沒有調整人民幣匯率的時間表。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魏本華甚至表示,中國沒有做好人民幣升值的准備﹐說人民幣匯率即使提高,也不能解決某些國家的貿易赤字問題。政治干預經濟的惡習和無視經濟規律的官僚嘴臉﹐導致中國的經濟戰略往往朝着錯誤的方向發展。
正如亨汀頓所期望的﹐所有的文明必須學會彼此之間互相容忍。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的儒家文明具有高度容忍的內涵﹐只是在中共統治的這50多年內﹐這一美德幾乎蕩然無存。隨之而來的後果﹐是無視經濟規律和中國人民的福祉﹐與極權國家在經濟上走在一起﹔而與日本﹑美國等西方文明的社會不斷發生經濟﹑政治上的衝突﹐甚至走向武力對抗。
顯然﹐從經濟角度來說﹐這不是中華民族的利益所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