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胡錦濤已經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名義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前往中國會面,可以預見將上場的「連胡會」,將是中國國民黨到台灣五十六年來,對岸首度順遂了其「黨對黨」的欲求,問題是,國民黨在台執政時期,從不定位兩岸關係是黨對黨談判的時代,現在國民黨下野了,兩岸問題更不被台灣人民認定是黨對黨談判就會有結果的時代。
國民黨敗守台灣以來,黨對黨談判一直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期待,不是什麼困難爭取的突破。因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眼中,中華民國早就死了,何來國對國?同時黨對黨,標明了目前的兩岸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國共攜手,「一個中國」的屋頂便可以重新建構。
兩蔣當政四十年,多次嚴拒對岸一再倡議的國共談判,到了李登輝的十二年,同樣繼承志節,並進一步把「國對國」的架構循序推出,在卸任的最後一年公開說出了兩國論,從未成為黨對黨的階下囚。
在李登輝剛接任大位的幾年,就有與對岸領導人見面的機會,當時主動牽線的正是企業界的張榮發,張榮發基於在中國經商建立的人脈,慎重其事的告訴李登輝,他有辦法安排兩邊的領導人見面,最好的方式是由他旗下的船隻航行到公海,雙方就在船上會談,可神不知鬼不覺的進行。
李當時若有今日國民黨人天真的「破冰」念頭,大可正面回應張榮發去著手嘗試,其「歷史」效果絕不是現在可同日而語,但李不惜給老友澆冷水,當面婉拒了。
在李登輝歷經一年的準備下,「動員戡亂時期」在民國八十年五月一日零時正式宣告終止,這昭示著中華民國主動結束了與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共產黨的戰爭敵對狀態,這也不就是說:國民黨早在十四年前就已經找共產黨和解了,還需要連戰現在畫蛇添足嗎?
李登輝在擊敗林蔣配當選總統後,權力初步穩固,開始應對岸要求派出所謂的「密使」與中國方面接頭,但一方面是負責兩岸政策的執政者,一方面也是透過行政的系統進行,從未落入黨對黨的圈套。
例如,最主要的密使蘇志誠,當時他是總統府秘書室主任,甚至連國民黨員的身分都沒有;多次任務中,化解對方的對台敵意是重點,同時負責把對方的情報蒐集回來,從未似江丙坤才第一次緬懷之旅,就自行弄了「十點共識」公佈,成了老共名副其實的活動佈景。
以一九九二年六月在香港的談判來說,當次汪道涵是對岸的來使,他當場提出以黨對黨談判討論兩岸統一的問題;蘇志誠的回答是:「這是行不通的」,因為台灣已經有一個政府存在,這是個事實,不能否認,大陸方面不要堅持一定要黨對黨。
蘇志誠進而建議由汪道涵與辜振甫在國際場合新加坡對話,兩岸之間先建立一個官方授權的對話機制,才有助溝通觀念。
又如,這次會面中,同時在座的中間人南懷瑾自作主張歸納出三點共識原則:一,和平共濟,祥化宿願;二,同心合作,發展經濟;三,協商國家民族統一大業,要求雙方簽字。連如此空洞無涉具體事項的條文,蘇志誠仍以「李先生不會同意我出名的」,當面拒絕,守住了法律份際。
兩蔣與李登輝都曾擁有如日中天的黨政權力,尚且沒有同意以黨對黨來便宜行事,製造所謂的和平假象,或成就個人的所謂歷史地位;因為他們知道:不論中國編織的天邊彩虹有多美麗,中華民國與台灣的主權是不能放在談判桌上交易的。
下台後的國民黨,失去了台灣人民付託的政治權力,早就無能代表任何人去談什麼共識;但這個老黨卻任由一個「宣稱」即將在八月交棒的跛腳主席,臨去秋波、大開國民黨房門,順應了中共覬覦半世紀的要求,也讓中國共產黨終於贏得了征服中國國民黨的大勝利。事件演變至今,外界恐怕只能慨歎其晚節不保,而惋惜再三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