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台灣農產品西進,農委會始終抱持審慎觀望的態度,農委會強調,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的比重若過高,將被中國牽著鼻子走,更令該會擔憂的是,中國若反過頭來要求台灣大量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台灣農業更會吃不消。
根據農委會統計,九十年台灣出口至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值為四千八百八十九萬美元,當時中國為台灣農產品第九大出口國,至去年為止,短短三年時間,台灣出口至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值大翻約五倍,成長至二點九二億美元,一躍成為台灣農產品第四大出口國。
農委會國際處處長黃子彬表示,目前台灣農產品外銷至中國的金額,佔農產品外銷金額約八%,若加上外銷香港的十五%,等於全台灣已有四分之一的農產品外銷仰賴中國市場。台灣此時若因為中國喊出歡迎台灣農產品銷到中國,就貿然將農產品外銷的戰場主力轉往中國,忽略開拓美國、日本等其他重要的外銷市場,屆時只要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的金額超過五成比重,中國又對台灣農產品突然喊「卡」,台灣恐將面對產銷失衡的惡果。
黃子彬指出,短期作的蔬菜如果產銷失衡,要農民轉作其他作物,處理的成本還算容易,但如果是多年生的水果,突然供過於求,要農民砍掉多年栽種的果樹,政府恐將付出龐大的處理成本,而這次中國向台灣招手的農產品,正是產銷風險最大的果農。
更令農委會擔心的是,中國如果是「假好心」,先大量開放台灣農產品西進,之後再反向要求台灣以貿易對等的原則,開放中國稻米、香菇、蒜頭、水果等台灣大宗生產的敏感性農產品登台,台灣如何拒絕中國的對等要求?屆時台灣的農產品,將面臨中國低價農產品的競爭。
黃子彬認為,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的議題,仍需透過官方正耒商,細談關稅、通關等貿易原則,降低外銷風險,由於中國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國駐WTO代表對台灣代表置之不理,要透過WTO規範正耒商短期內有困難。該會認為,兩岸農產品貿易問題,必要時可先由海基會和海協會進行洽談,或者由雙方政府認可的農民團體進行協商,未經正式的諮商,一切都是空口說白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