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胡少江:頻繁的礦難與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密切相關

【大紀元3月9日訊】中國頻繁發生的嚴重礦難引起了國內外的震驚,毫無疑問,中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礦難的規章制度和中國各級主管官員們對礦工生命的漠視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了中國礦難頻繁發生的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即中國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

什麼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概括。首先,它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的增長。這一點不僅表現在中國的出口結構和整體經濟結構上,也表現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上。中國能源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是煤炭,相對於石油、天然氣等其他能源生產而言,煤炭生產具有勞動密集型性質。它使用的人力資源多,相對價格便宜。而就煤炭生產行業自身的國別對比分析表明,中國煤炭生產的勞動密集型性質更為突出。中國每一個單位煤產量所使用的勞動力也大大高於其他國家。根據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二零零四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一九九八年中國國有重點煤礦的平均全員效率僅為美國的百分之一點六。如果把全國大大小小的小煤窯都考慮在內,中國每單位煤炭生產的人工含量大約是美國的一百五十倍左右。每單位煤炭生產的高人工含量,在發生事故時,在一定程度上就表現為每單位煤炭生產的高死亡率。

那麼,勞動密集型生產是否就意味著礦難事故頻繁發生的合理性呢?完全不是。密集型勞動生產方式只是高事故死亡率的一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單位煤炭生產死亡率也還是大大高於其正常水準。更何況,勞動密集型生產是中國生產的一種常態,中國政府在防止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死亡事故方面應該更加謹慎、更加科學、而且更有經驗,從而其死亡率應該大大低於現有水準。

問題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中的另一個特徵註定使得礦難事故的頻繁發生成為必然。這個特徵就是,中國的增長是一種剝奪勞工權益的增長。與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一樣,勞動力是生產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任何經濟增長都無法離開勞動力的貢獻。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發展極為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是不可忽視。過去二十五年來,中國出口產品的大幅度增長,大量外國資本到中國投資,大都是由於中國經濟的勞動密集型性質,由於中國有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存在所至。

在正常情況下,勞動力的價值是由市場來決定的。但是,在勞動力市場上,買方和買方的力量常常是不對等的。尤其是在像中國這樣一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國家,勞動力的提供者通常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砝碼。可以想像,一項工作,在一定工資水準下,如果城市裏的居民不願意接受,立即有大量的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願意接受。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政府,在充分保護市場功能正常發揮作用的前提下,應該更多的保護弱者的利益。遺憾的是,中國政府不僅沒有這樣做,相反其一系列的錯誤政策使得勞動力市場的不平衡狀態更加扭曲。

一是出於執政者的自私考量,中國政府不准勞動力的賣方組織起來與勞動力的買方進行交涉,從而加劇了勞動力賣方在勞動市場上的不利地位。眾所周知,中國現有的工會組織只是一個花瓶而已。如果礦主是各級政府,作為地方黨政機構附庸的工會組織則根本無法與之抗衡。如果礦主是私人老闆,只要老闆買通了地方政府官員,工會組織也奈他不何。

二是中國政府除了有選擇的保護少數城市居民的利益外,對勞動力資源的主要來源――農村採取了完全漠視的態度。就業、失業、醫療保險、養老保障等農村的勞動力的狀況甚至不包括在中國的官方統計之中。這樣更加加劇了以農民工為主體的那些行業的勞動條件十分惡劣的狀況。以農民工為主體的煤炭行業惡性事故的頻繁發生正是與這種背景密不可分。

第三,中國政府的政策所造成的一個嚴重後果是,一些以農民工為主體的行業的勞動力價格嚴重地低於其應有的市場價值。例如,這些行業的勞動力價格中,完全沒有包括勞動保護、養老保險等勞動力價格中應該包含的要素;拖欠工資的狀況還舉國都是;因工死亡的撫恤金也低得可憐,一個死亡礦工的生命只值兩到三萬元人民幣的價格。

中國人為的低於正常市場價格的勞動成本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也是中國官員和私有企業主財富急劇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時也是中國礦難頻繁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政府如果真的想大幅度減少礦難的發生,應該從改變中國的增長模式入手,尤其是從改變增長模式中壓制勞動者權利的制度因素入手。

——轉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