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臣宏、王榮祥╱專題報導)「喝ㄋㄟㄋㄟ長大的蜜棗」成為一種品牌,農民原是為協助處理過期鮮乳,卻意外打造出台灣水果的另一傳奇;堪稱近幾年蜜棗代名詞的「牛奶蜜棗」,發源於高雄縣,種植範圍4、5年間迅速擴張至嘉義,目前市面上粗估近8成蜜棗都以「牛奶」當招牌。
5年前大社鄉農會超市鮮乳廠商集體求助,希望農會能代為協助過期鮮乳的銷毀作業,棗農擔心過期鮮乳直接倒入水溝內會造成污染,因此研發出牛奶栽培法,進而創造出「牛奶蜜棗」品牌。
高雄縣大社鄉農會推廣股長謝明元指出,早期大社鄉棗子以「高朗1號」、「翠蜜」品種為主,8年前在嫁接時發生芽變並產生新品種,農民以其甜度高有如蜂蜜,口耳相傳取名蜜棗,惟當時因掌握不到蜜棗特性,果實顆粒略小。
一開始雖顆粒小,勤奮的農民卻透過技術精進不斷改良,設法讓蜜棗「長大」,後來還運用微生物或酵素等,將過期鮮乳發酵成有機肥,推出「牛奶蜜棗」品種,大社鄉農會於5年前大力推廣。
大社鄉農會總幹事倪福全指出,牛奶蜜棗以其栽培方法得名,具有果實大、果肉細緻、表皮薄、甜度高等優勢,近年來已成為蜜棗市場主流;農會估計,牛奶蜜棗市佔率去年達到8、9成高峰,今年因有「晚期果」而跌至7成。
當初牛奶蜜棗上市時就創下每公斤批發價8百元的紀錄,牛奶栽培法瞬間形成一股旋風,但因為各家調配「秘方」不同,品質也出現落差,同樣是特級品,價差可能高達10倍以上,因此農會多加強分級制度,以免壞了招牌。
大社農民除研發牛奶栽培法,81年間也首創以網室栽培棗子。謝明元說,當時棗子用藥量很大,鳥害非常嚴重,因此農會推廣網室栽培,降低農藥量同時避開鳥害,後來竟成為風潮,目前全鄉網室栽培面積佔9成以上,農會6個棗果班更因此獲得農委會吉園圃認證。
高雄縣燕巢鄉推廣牛奶蜜棗幾乎與大社鄉同時期,目前燕巢鄉蜜棗總栽植面積有6百餘公頃,年產量超過3千公噸,與大社鄉均堪稱全國蜜棗指標產地。由於產期接近農曆新年,許多家庭、機關團體常以蜜棗當作年節水果或禮品,燕巢鄉農會也應景取名「團圓果」做行銷品牌。
因健全品管與運銷網絡,加上產量大,燕巢蜜棗在市面上頗受歡迎,也讓燕巢蜜棗與燕巢芭樂齊名,都成為同類水果中的指標,許多消費者除選購牛奶蜜棗,還會指名要「燕巢出的牛奶蜜棗」。
燕巢農會也提供消費者由外觀辨識優質牛奶蜜棗方法,顏色「淺綠」、果皮上有「皺紋」的蜜棗通常具一定品質。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