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大選 一場延續反殖反帝反白歷史選舉

標籤:

【大紀元3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特稿)台灣選舉過程中常見的「抹黑」或「抹紅」策略,常讓對手處於百口莫辯窘境,同樣的,歐美國家密切關注的辛巴威國會大選,執政黨也有一名為「抹白」的必殺技,不同的是,辛巴威把對手抹白卻是一場延續非洲反殖民、反帝國、反白人歷史的選舉,選戰激烈程度甚至橫跨歐美非三大洲。

說來也奇怪,非洲五十三國上自中央、下至地方,年年都有不同形式的選舉,但唯獨辛巴威今天舉行的國會大選讓西方媒體情有獨鍾,各大國際媒體以採訪伊拉克戰爭的陣仗,突破種種封鎖派員前往當地報導大選新聞,箇中主要原因,恐怕仍在於辛巴威是觀察非洲「殖民─反殖民」、「窮黑人V.S.富白人」歷史矛盾情結的最佳觀測所。

相較於其它非洲國家和媒體的「沈默」,距離辛巴威一萬公里以外遠的歐盟,擔任輪值主席國的盧森堡外長施密德以尖刻言語評論說,辛巴威大選是虛假的,辛巴威大選環境和條件非常令人擔憂,歐盟更擔心那裡過去所發生的事情。

選前,隔著大西洋外的美國透過國務卿萊斯稱呼辛巴威為「暴政國家」,國務院也以較為含蓄的口吻指出,今年辛巴威大選將是一個轉捩點。

而在辛國威國內,面對歐美強權的指責,辛巴威總統穆加比也不甘示弱,使出前二次選舉中最厲害的「抹白」絕招,指控和執政黨Zanu-PF較勁的反對黨、成立只有六年時間的民主變革運動黨 (MDC),只是白人西方國家的哈巴狗,是白人帝國主義的工具黨,目的是想重新殖民辛巴威,同時還無限上綱今年選戰是一場反對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戰爭。

有那麼嚴重嗎?從辛巴威歷史來看,是有那麼一點。一八九○年英國殖民者在羅德斯的領導下,從南非來到目前的辛巴威並以自己的名字為這塊屬地命名為羅德希亞,之後的一九二三年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不過一九六五年當時的少數白人政府總理史密斯單方面脫離英國而宣布獨立後,政經資源都歸白人所有,多數黑人不滿白人的侵奪,於一九七二到一九七九年間發動暴動並導致二萬七千人死亡,那時候的黑人游擊隊指揮官正是目前高齡已有八十一歲的穆加比。

二千年二月穆加比在憲法賦予擴張總統權力的環境下,默許親穆加比的黑人支持者和退伍軍人從白人手中搶回屬於自己的土地,此舉震驚國際社會、各種制裁措施紛沓而來,結果是穆加比宣布退出大英國協,將外交政策重心轉向亞洲的中國大陸等第三世界國家,不再視西方白人國家為朋友。

和西方白人國家為敵後,辛巴威執政黨是逢「白」必反,而眼看自己辛勤耕種的農場被黑人罷佔,反對黨MDC自然成為辛巴威白人眼中汪洋中的一片浮木,歷次選舉白人農主大力提供MDC各種財政和後勤支援,甚至出借車輛協助反對黨支持者動員集會。

穆加比最後一次造勢大會上便指責說,反對黨支持者是辛巴威的叛國賊,如果黑人投票給白人幕後支持的反對黨,代表著黑人是可販售的商品,這種在台灣看起來十分眼熟的「扣帽子」策略,有沒有效還不曉得,不過對穆加比而言,這是轉移經濟成長縮減百分之五十、失業率百分之七十、貧窮人口佔七成等負面焦點的最好做法。

一百二十席國會議員,穆加比本人可以另外再指定三十席,國家機器如警察、軍人、媒體等各項行政資源也操控在政府的手上,Zanu-PF和MDC之間的較量,勝敗已立見,這場選戰的焦點已轉為執政黨會不會又灌水和做票?選舉結果出爐如果是穆加比又獲勝,以英國後裔為主的少數白人,土地和經濟權是否又會被黑人所搶奪?

對後殖民時代的非洲國家,在「防白」或「反白」的政治認識正確下,能不能達到正在約堡召開的泛非洲議會第三次常會所標榜的「One Africa, One Voice」(亦即團結一致對外)精神,辛巴威大選結果和西方國家接下來可能的抨擊和制裁,非洲國家正躲在旁邊看著呢!

相關新聞
旅斐辛巴威民眾將於三二九舉辦大選假投票
抗議選舉權遭剝奪  旅斐辛僑舉行假投票
多家外國媒體無法前往辛巴威採訪大選新聞
辛巴威國會選舉開始投票 總統希望取得勝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