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卓惠如報導)大腸癌症好發於55至70歲的中老年人,通常可透過物理檢查、內視鏡、X光、癌胚胎抗原及糞便潛血反應等篩檢來確定診斷。目前大腸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切除外,還包括放射線療法及化學療法,只是成效並不顯著,難以達到治癒的目的。
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專家最近有兩項治療大腸癌的研究發現,分別是基因療法和發現抑癌基因。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基因療法若經人體試驗成功,將有助於取代化療及電療,減少副用作產生;而發現抑癌基因則有助研製抗癌新藥,摒棄現時副作用較大的傳統藥物。
中央社報導,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副教授王振宇表示,他們利用動物實驗,將一種抗存活素的物質,透過腺病毒直接打入癌細胞後,發現能直接殺死和抑制癌細胞生長,未來若人體試驗成功,將有助於治療末期腸癌病人;而病理學系教授吳呂愛蓮則是發現抑癌基因,該發現若與靶向式療法結合可用以治療癌症。呂教授表示,所謂靶向式療法,就是命中癌細胞的要害,使癌細胞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失去作用,達到抗癌療效,且對正常細胞的生理影響降低,減少療程對病人的副作用。
目前市場上已有抗血癌、肺癌和大腸癌的靶向式藥物,比如去年六月及十月,美國和歐盟先後所核准的新藥Erbitux(cetuximab)就屬於此類藥物。根據國外的臨床研究顯示,Erbitux與現有的化療藥物合併使用後,有兩成病人的腫瘤體積縮小一半以上,五成患者延遲病情惡化達四個月以上,不過費用昂貴為一大限制。
大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四十歲以上民眾應每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查,高危險群則最好每兩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再有,大腸癌的形成與肉食、高脂肪食物、低纖維食物之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因此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應是預防大腸癌最簡便的方法。◇(//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