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街頭 藝氣風發
【大紀元3月30日訊】自由時報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報導攝影
玩表演走出室外,只要街頭一隅就是舞台,
默劇、特技、音樂,能搞笑逗趣也能搞浪漫,
純愛現、賺盤纏,就盼客倌們捧場給個賞。
—
這個寒冷時節的歐洲大城市是不會寂寞的,即使街頭寒冷,甚至下霜飄雪,都還是可以看到街頭表演或是當街彩繪,可能是人體面龐或是就地畫作;大小提琴現場演奏,可能連中國胡琴都有,有時候連大鋼琴都搬上街頭;也許是特技吞火、當空高跳、模仿該國名人、教會合唱團、印地安人吹簫、蘇格蘭風琴、俄羅斯舞蹈,甚至有高空走鋼絲或是柔軟體操。
靜止人如雕像 動輒嚇人
而呆立不動粉妝全白或全金有若雕像的「靜止人」也很吸引來賓,要來客投上錢幣才動上一點機械動作來嚇你;當街默劇更是精采、蒙古人低音合唱樂團這幾年在歐洲也已經到處走傳。小丑逗小孩、日本大鼓陣、西班牙鬥牛陣也輸人不輸陣。轉身一看還有搖手風琴車的老先生、全身上下七、八種樂器裝戴的獨唱者,要人多人少陣仗多大,就看當年該市的預算啦。
街頭表演不一定只在歐洲年節或是藝術節才看得到,只是節慶時分通常會特別推出來「邀人看熱鬧」,而這些年節大型的街頭表演節目通常是由官方主辦或協辦,很可能一年前就開始策劃接受報名審核,最終才會「年節上街」呈現在市民的眼裡。
在一些歐洲城市裡,一般的街頭表演必須先申請,在獲得許可後才能上街進行,許多城市則採開放制,也就是在不違反交通法規、噪音條例或是相關社會法規的前提下,可以自由上街就地舉行,而不僅是政府單位採開放態度,其實一般店家也不排斥街頭表演者在門口「隨意駐店演出」。
因為人潮聚集就是生意,有些店家還爭著歡迎你來門口表演呢,當然,會有一些市中心廣場人潮特多之處,因為空間有限想要表演與看表演的人都多,那行政單位就要出面管管,安排表演時間或收點規費了。
吸引人潮駐足 算你厲害
所以叮嚀一聲,當你一天旅行到歐洲,突然想要把帽子放在地上,在路頭引吭高歌賺點路費時,麻煩先搞清楚這個城市的「街頭表演」規定,免得被警察先生光顧喔!
這些街頭表演算不算藝術,那要看對於藝術的定義有多廣泛與嚴格,但是討些熱鬧聚集人潮,這項功能無論如何可以達到。一般來說街頭表演就是在有行人往來的街上演出,目的可能是只為表演練習、為了行路盤纏或是為了表達演出技術,不見得是為了藝術或光為藝術。
範圍廣泛不拘,原則上只要你「演」得出吸引目光的劇情表情,這之中單人或多人戲劇、樂器表演、獨唱或重唱、雜耍、現場繪畫、雕塑、甚至多媒體都可以列入。街頭表演就算是有組織的群邀也與嘉年華會有性質上的差異,粗略來說後者多些個人創意遊行與個體享樂主義。
看熱鬧零距離 客串驚喜
看街頭表演最棒的感覺就是「親臨現場身在其中」,如果有辦法突破圍觀人牆,那就跟表演者要多近就多近,與看電視或有距離的舞台表演完全不一樣。有些街頭表演還是融入群眾中的「叫你意外」,可能突然就是舞者圍上身,邀請你一起「下海共舞」;或是端著大禮物的諷刺劇就在你眼前進行,一開始不留神還會以為誰家這樣在年節狂購大禮?
歐洲有些大城市為了控制除夕迎新人潮,會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推出「年慶廣告」。也就是在特定地點圍繞起來,只有購買門票的人才可以進入。
這些被圍繞起來的露天場地,可能會有幾個定點的露天音樂會或表演場,煙火放射區與即興街頭表演,辦得好不好就看主辦單位的規劃能力。老實說,有些門票付完之後是會讓人失望的;偏偏通常這種「先付費後享受的服務」,你不親身經歷是不會知道結果的。
一般來說,如果是歐洲城市為了某項主題所主辦的街頭節慶表演,那幾乎不會看到表演者要求捐獻的小帽袋或小鐵罐,因為這已經由主辦單位給予贊助或支付了報酬。歐洲有些熱鬧地區卻只是提供場地不給予贊助,那要求捐獻的錢袋就可以在表演場地上看到,如果你真覺得表演夠好,別忘了給些鼓勵讓表演者吃飽,歐洲人在這方面很少客氣的,因為表演者貢獻了勞力「美化城市氣氛」,給點小錢表示讚賞是常情好德性。
街頭表演最吸引人潮的通常是默劇,當然這也跟表演者的出道功力非常有關係。
佛萊堡一位默劇表演者可以將所有身邊的生活道具融入表演中,不管是當街進城的電車、圍觀的老太婆或是帶著狗的龐克,每當這位表演者一出現絕對是上百群眾駐足圍觀掌聲不斷,然後是公車街車完全堵塞,直到警察來喊。
佛萊堡這個德國西南角的城市,經年累月看得到相當水準的街頭表演者現場演出。有些甚至是音樂學系的學生,反正在家練琴沒人聽還吵鄰居,那不如來市中心拉給路人聽,覺得不錯的還會立刻給予金錢鼓勵,一天拉下來可能賺個幾餐都不是問題。
有一兩組蒙古演唱樂團也因德國聽眾的「大方捐獻」,幾乎是落腳該城每週末都會來些「蒙古音樂」,曾經有個十歲出頭的小夥子,一身簡素卻小提琴拉得非常動人,通常當這個孩子現身街頭時,聽眾的獎勵也不會客氣,就聽到銀兩嘩啦嘩啦地,似乎只要有人經過就感動得難以自已,非得掏腰包來贊助他繼續拉琴。
即興模仿誇張 令人捧腹
慕尼黑市中心瑪麗安廣場也有不少表演者,但水準差異頗大。
一位曾在奧古斯汀酒館前的錄天默劇模仿者也很令人難忘,他老是趁勢抓住某個路人的特徵,跟在後頭就模仿起來,那維妙維肖的誇張動作,一定會讓外頭露天喝酒的歇腳旅客先是一楞,繼而哈哈大笑,笑到被模仿的人感受到眾人眼光,因為不自在而回頭一看;那這位天才模仿者就立刻轉身找下一個目標,繼續他的「搞笑表演事業」。
當街表演的狀況很多,即時應對正是最精采的部分,尤其是面對「被玩了會不爽的人」,像是一次慕尼黑某個被模仿者發了火,肢體上碰撞斥責了這位表演者,就看他很委屈地拔出胸前口袋中的紅牌,拿起口哨就對對方吹起足球中「宣判出局」的裁判,觀眾此時笑翻天兼掌聲雷動,立刻給了他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事實上,歐洲一些城市獨立於年節慶典,專以當地特色為觀光主打,在某個特定月份都會推出藝術季節年慶,像是法國位在南部普羅旺斯西邊的城鎮亞維儂,就在每年七月份推出以街頭表演為主的「亞維儂藝術節」,屆時不只是觀光客湧入,光是表演團體就有上百團的陣容。在每年數十萬人次熱情湧進下,亞維儂這個小地方從此享有驚人的名聲與觀光收入。
要讓一個城市說到名字就聯想到藝術,不是三兩年就可以辦到的。這個有名氣的藝術慶典在一九四七年就出爐,但不是街頭表演模式。
■街頭音樂表演是很普通常見的街頭演出。
高檔藝術節目 闖出名號
一九六四年巴黎導演維拉帶來新主義,將室內表演整個推展到露天,從此每年推出四週,在政府主導下,亞維儂雖小卻提供了國際化高檔服務,不但有導覽交通工具帶領群眾,各國語言講述城市歷史與藝術節典故更是周到,只見古色古香的街頭表演者與看表演者交叉穿梭,即興演出與隨性觀看,讓整個城市變成一座超大活劇場,中外古今的穿著交雜著現場的歡呼笑聲;遠觀來說,你會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表演者與觀眾……。
過去歷史古都亞維儂曾在十四世紀因天主教教皇駐在地而聞名;摩登之後的亞維儂也毫不遜色,不但每年舉行的國際藝術節還是讓它續享盛名,甚至還被選拔為歐洲兩千年的文化城市之一。
雖然每年的表演規劃還是會遭到批評,像是主題不強、雜燴過多等等,但街頭表演者還是以到亞維儂表演為榮幸,而亞維儂市民也因藝術氣氛驕傲自喜。類似的節慶也在其他歐洲城市看得到,像是每年舉行的愛丁堡藝術節、每兩年的比利時根特街頭劇場表演。
歐洲其實在中古世紀就有沿途表演者四處旅行演出,他們可能拖馬帶驢整個家當在身,一村過一村一鄉過一鄉,類似吉普賽人以街頭演出討生活。
要闖出名氣來才可能被邀入城堡中為貴族表演,掙取更多的金錢與機會,這些古代表演很多都因為戰爭或年代久遠而失傳,只留下街頭表演的精神還在,歐洲現代人呢,就是微笑駐足傾聽觀看,用小錢與掌聲來繼續鼓勵這種文化的續傳。(//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