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民:董建華辭職內幕

──失去大後台江澤民

田民

人氣 418
標籤:

【大紀元3月28日訊】董建華獲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這是為董建華辭職後北京給他所作的政治安排。這是對董建華出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七年來所作貢獻的肯定,也為董建華以相對超然的姿態,來主持未來第三屆特首的選舉提供一個合適的政治平台。北京亦決定在未來的特首選舉中,支持現任政務司長曾蔭權出選第三屆特首。據悉,該項決定已在提名董建華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同時告知了董建華。據悉,董建華鑒於身體不好,加上香港政經形勢已略為好轉,於是來個「見好就收」,向中央請辭,終獲批准。由於董建華辭職一事中央高度保密,只有四五個高層人士知惰,連中聯辦高層都豪在鼓里,甚至要四出打聽真相如何。

董建華因健康理由多次請辭

前年「七一」香港發生五十萬人大遊行,令中央對香港特區政府工作首度表示不滿。之後,董建華多次向北京請辭,但中央挽留。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下,近年來董建華身體狀況一直不好,血壓升高,心血管等也不好,甚至在台上站久了都會頭暈。去年底,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訪澳門,在澳門回歸周年慶典上,當眾向香港眾多官員講到要「查找不足」。董建華事後對於「查找不足」這四個字理解為對他的訓斥,甚為不滿和感到委屈。即於一月向中央再次以「身體健康」為由提出辭職。北京最高層經過慎重考慮,認為目前香港政經形勢尚好,是可以進行特首更替的時候,於是就批准了董建華的辭職。中央不僅安排董建華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更於去年為董建華在上海購置了一座舒適的別墅,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去年的立法會選舉,親中的民建聯獲勝;香港經濟亦在過去的一年里有很大好轉。目前,北京最關心的是二OO七年第三屆特首的選舉問題。經過香港回歸七年來的政治長跑,在眾多的「特首候選人」之中,跑在前面的實際上只有曾蔭權和唐英年兩人。不過,來自北京的最新消息稱,在北京的最後一輪選擇之中,唐英年已被放摒棄。北京高層認為,唐英年作為特首有三大不足:一是他所依靠的自由黨,在二十三條立法時採取政治倒戈的方式,臨陣叛變,使北京的立法打算功虧一簣,北京對唐英年與自由黨的政治忠誠度打了個很大的問號。同時,自由黨背後與英國、美國政治勢力錯綜複雜的交往與關係,也讓北京對這個政黨與唐英年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二是董建華這兩屆已是商人治港,在照顧市民利益方面,以及穩定香港政局方面都顯得不足。因此,北京不希望再由商界背景的人士來治理香港,以免引起市民與部分政黨的反彈,以及影響對公務員隊伍的統合。三是唐英年與來自上海的上任領導人關係密切,這在過去可能是優勢,但在新領導人上任後卻成為包袱。中共新一代領導人也想自己來掌控香港事務,不希望前領導人會有機會通過與香港特首的私人關係再對香港事務插上一手。如此種種,唐英年的政治前景被看淡。

而目前曾蔭權卻有五大優勢:一是一直擔任公務員,與商界並沒有直接關係;二是長期在公務員隊伍任職,熟悉公務員系統運作,有較強的行政管理能力;三是在二十三條立法等重大政治問題上,與北京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表現出很高的政治忠誠度;四是熟悉經濟事務,一九九八年金融風暴時,毅然決定入市平預,打退國際炒家,使香港經濟免遭一難,而在沙士來臨後,又協助董建華渡過難關;五是他在香港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民望,與民主派等各界人士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理想的領導者。據稱,去年十二月胡錦濤出席澳門回歸活動時,曾在公開場合與曾蔭權握手並寒喧,而沒有同在場的唐英年講話,已經在對外釋出一個明確的信號。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認為,中央並不抗拒公務員或商人治港。有傳說,中英談判時亦有打算從在任或退休公務員中培養特首人選,只是後來中英合作失敗,才找來商人出身的董建華出任第一屆特首。但整體來說,張炳良認為「商人治港」未死。因為董建華失敗,不代表其他商人沒有能力,他相信有能力感召民眾的商人也可勝任當特首。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宋立功也認為,董建華管治失敗並不代表「商人治港」理念有問題,中央仍考慮商人或公務員治港。

北京傾向新特首任期二年

董建華辭職,按《基本法》規定,要在六個月內舉行行政長官選舉,新官就任前,政務司司長會出任署理行政長官。依照現時情況,原先就被視為第三屆行政長官熱門人選之一的曾蔭權,無疑是最有機會接替董建華出任下個行政長官的人選。1對接任人的任期問題,基本法並沒有對這個新的行政長官的任期作出其體的規定,因此人們對董建華辭職之後接替他的特首的任期應該是做完他沒有任滿的兩年還是按每屆特首的任期五年,以及這個問題是否需要人大釋法存在不同看法。香港民主派和法律學者主張根據《基本法》訂明的五年,民建聯和支持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的自由黨則認為,接任人只須履行餘下任期,即兩年多便可,在一一00七年再選舉下一任行政長官。

北京認為,民建聯和自由黨主張任期只需兩年多,是因為他們原本已就二OO七年行政長官選舉作出部署,而他們同時相信,現時提前舉行的選舉,只會有利於他們不屬意的曾蔭權。若曾蔭權接任後有五年任期,即表示再下一次行政長官選舉要推遲至二O一O年,嚴重破壞他們的選舉部署。他們希望接任者任期只有兩年多,屬過渡性質,以減低對他們選舉部署的影響。

而北京的中央政府則傾向於新接任者只須履行餘下兩年任期即可,理由是這可看作對曾蔭榷的觀察期,若中央滿意其表現,或可讓他再連任一屆。消息指中央亦考慮到,若任期為五年,會令其他有意參選的人意興闌珊,影響各方團結。

不過,香港的一些法律界人士不同意這種看法。基本法委員會港方成員、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講座教授陳弘毅指出,《基本法》已寫得很清晰,無例外條款,不論在甚麼情況下,根據《基本法》產生的行政長官任期都應該有五年。《基本法》第四十六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任期五年,可連任一屆。」當中並未說明若行政長官在任期前離職,應如何處理接任者任期。就這個問題,前線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去年五月五日曾向香港政府作書面提問,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當時的回覆是,「《基本法》訂明,行政長官的任期為五年,這規定適用於任何行政長官,不得有例外情況。」這表示,香港政府亦一貫認為,若行政長官提前離職,下一任行政長官任期亦應為五年。

從法律層面來看,接替董建華的特首是充當臨時的特首,做完董建華沒做完的兩年任期還是開始新的五年任期,兩種可能性都有,從法律層面看也都可予以允許。不過,對此的最後決定權是在北京,而不是在香港。北京高層雖然傾向於做完董建華剩餘的兩年任期,但仍正慎重對這個特首繼任者的任期進行最後的政治、法律上的評估。

重回「行政主導」港英管治架構

香港特首董建華提早離職,將令香港政治架構出現巨變,據悉中央有意藉新特首曾蔭權上場,為香港政局重新「洗牌」,以未來兩年半時間重建香港政治架構,其中最大改變是可能放棄董建華一手推行的政治任命高官問責制,重回港英殖民地時代沿用以公務員做司局長的舊制,認為有助於提高特區政府的施政,振興香港。有親北京政界人士透露,日後行政會議的組成也會改回以往的港英模式。

董建華三月三日出席全國政協會議,獲中央禮待坐上主席台,胡錦濤會前更與他握手問好。董在會議後仍未表態是否已辭職,但中央方面已為如何處理董留下來的政治爛攤子尋求解決方法。據了解,中央計劃重整目前特區政府架構,保證行政主導可以有效落實,所以北京找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做特首,目的是藉曾蔭權熟悉政府運作以重整港府領導架構,為日後特首管治鋪路。

據悉,曾蔭權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重整特區政府決策層。消息稱,董建華第二屆任期推行的高官問責制將會取消,重新以公務員擔任司局級官員,恢復港英時代的制度。有政務官私下認為,北京真的放棄問責制,他不會感到意外,因為當日董建華推行問責制時間太匆忙,很多重大問題未有做好研究,令整個制度漏洞百出。

前工商局局長周德熙認為,拿只推行了兩年半的問責制與行之已久的公務員制比較優劣,可能未必太公平,但他承認,與公務員制度比較,問責制在團隊精神、政策協調方面均有所不及。

除了取消問責制外,親北京政界人士透露,中央也會一併研究行政會議組成以及立法會權力。據說北京認為目前行政會議組成模式有需要改變,例如可以研究重用港英時代模式,委任一些有影響力的政商界人士加入,平衡香港內部不同利益,而各政策局官員也毋須全部加入行政會,避免人數太多難以運作。

《基本法》前草委、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認為,若取消問責制,就證明民主黨當日反對問責制是正確的,整個制度只向董問責,但重回以往公務員制,可能較問責制更差:「即係到時曾蔭權就絕對向北京服從,公務員局長又要向佢絕對服從,做錯重唔使落台,根本係民主倒退。」他路為普選才是解決管治問題的出路。

中文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偉豪指出,把問責制改回公務員制度是開倒車,因為問責制雖被批評為只向沒有普選的特首負責,但至少過去兩年多來,的確有官員承擔施政失誤而下台,較未有問責制的年代進步,走回頭路將有礙培養政治人才,因為一小撮不必向市民負責的公務員,將壟斷政府決策過程,變相回到公務員治港。

泛民主派也將推出候選人角逐特首

特首選舉預料會在半年內舉行,除了各個有意競逐者都要加快部署外,就連一直對「小圈子選舉」採取冷淡態度的泛民主派,亦要加快討論是否參與這次選舉。泛民主派多個黨派日前就這議題交換意見,而多位民主派亦表示持開放態度、同意討論,並認為民主派的參與若有助於促進民主進程,值得一試。

其中民主派的最大政黨民主黨,三月四日晚在中委會上決定,與泛民主派進行磋商,找一位有民望的人出選特首。據了解,民主黨明言會「傾盡全力」為該人助選,並會向選舉委員會爭取提名,不過,他們已預期拿不到足夠提名,未能正式參與特首選舉。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表示,雖然現有的行政長官選舉是不民主刮小圈子選舉,但是完全杯葛,將無助於推動民主。

何俊仁表示,泛民主派打算經由民主程序選出共同支持的人選,然後爭取民間的支持,迫使八百人選舉委員會提名他成為正式候選人。他承認,能否取得成為候選人所需要的一百個提名仍然是疑問,如果民主派代表在社會上取得廣泛支持,而不能獲得選委會的確認,對選委會本身將構成很大的衝擊。

但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則認為,派人競選的做法「沒意思」。他形容,泛民主派不用參選,市民也會知道這是小圈子選舉,而且極有可能民主派的候選人會跟政務司長曾蔭權「一對一」,陪跑之餘,反而會增加對方的合法性,「他會說,選委會是由幾十萬人選出來,你們輸得口服心服啦。」

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湯家聽則說,他認為民主派應該派人參選,因為在過程中可以展示公眾力量,突顯小圈子選舉制度的荒謬。他說,選委會法律界別最少有兩個空缺,他已四出鼓勵朋友參選。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認為,泛民主派參選行政長官對營造競爭氣氛有積極意義。不過他相信,即使他們的代表可以獲得足夠的選委提名,最終當選行政長官的機會仍然等於零。

轉自2005年4月前哨雜誌(//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網海拾貝】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還遠嗎?
吐為快:浪淘沙 · 中共的台灣夢
【網海拾貝】中共擾亂台灣的狼子野心
朱高峰:何必偷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