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七日電)金磚四國研究最近在台灣很熱門,但在經濟學者眼中,他們卻認為鎖定國內生產毛額 (GDP)成長,是種強調「加法」看法,學者舉例,如果比爾蓋茲移民台灣,那麼台灣GDP馬上暴增,全球排行大躍進,但事實上,人民生活品質可能未有太大改善。
高盛機構在2003年提出的「金磚四國—巴西、俄國、印度和中國(BRICs)經濟崛起」報告,報告預測這些國家將在2050年前逐步取代全球前六大經濟體地位。相關研究在台灣也很熱門,在媒體上常見商機誘人、挑戰美國等標題,但有部分經濟學者提出不同角度思維。
首先針對中國將在2041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龍頭看法,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葉明峰認為,將國內生產毛額成長,設定在一定期間內會有多少倍表現,而忽略所討論的國家並非是完全自由競爭市場,這種推算恐怕存有風險。
至於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連文榮近日在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發行的電子報中提出分析,他認為在2050年前逐步取代全球前六大經濟體地位大經濟體的看法似乎過於強調BRICs潛力。
連文榮認為,國內外近期不少文章對BRICs成長潛力設定為無窮大,可以維持40年高成長,顯然相當樂觀。如果四國成長表現真如此樂觀,想必日本及美國經濟成長也不至於太低。況且BRICs四國目前經濟制度並不完備,在改革過程中,發生經濟危機風險高於先進國家,經濟前景並不能確定一路平坦。
對照43個國家工商會所組成的歐洲工商會協會(歐洲商會)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以每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就業率、勞動生產率和科技研究投入四項指標來衡量,歐盟經濟落後美國經濟約20年。
據統計,2003年歐盟每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2.5萬美元,與美國1985年水準相當,二者差距為18年;歐盟與美國在就業率方面差距則約為25年;在每人平均勞動生產力方面差距為14年。此外歐盟2002年科技研究經費僅相當於美國1979年水準,二者相差23年。
連文榮指出,研究報告清楚地表明,歐盟經濟僅相當於美國70年代至80年代水準,而且美國領先優勢在2000年後還在擴大。連歐盟先進國家,經濟要趕上美國都得花相當長時間,何況是BRICs四國。顯然高盛對BRICs、歐洲商會對歐盟未來數十年經濟發展,雙方評估結果有明顯差異。
至於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淼則認為,以GDP成長視為挑戰經濟大國是一種看法,但似乎不能代表整體國力的展現。
他舉例如果比爾蓋茲移民台灣,台灣GDP數字會大幅成長,全球排名大躍進,但實際上,民眾生活不見得有進步,即使中國目前GDP可能超越法國或義大利,但有多少人對中國生活品質的肯定是高於法國或義大利?
陳淼認為,單純以GDP概念來設定未來經濟前景,這是種「加法」看法,但不排除在發展過程中,貧富差距會更嚴重,人民生活品質到底獲得多大改善,可能是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