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潘小俠攝影造像簿明起在文建會藝文空間亮相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四日電)從年少輕狂到髮際飛白,攝影家潘小俠追逐光陰十八年;追的是台島文化的底蘊,以及本土前輩漸次的凋零。潘小俠從一九八七年追到二零零五年,紀錄一百八十七名本土美術工作者的「台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潘小俠攝影造像簿」於焉誕生。

「台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潘小俠攝影造像簿」,是一本難以合理歸類為抒情寫景或是紀實報導的攝影集,因為,它深深地連繫台灣百年來的美術發展軌跡和滄桑,堪稱是一本關乎人文與土地的攝影集,明天起將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文空間公開亮相。

常常一般大眾只有機會觀賞創作者的作品,然而,受到作品的力量感動之際,縱使想親眼目睹創作者,卻不免希望落空。這是由於在那些一般時刻、與一般快門之中,大眾只看得到藝術工作者和作品的皮相。

足以帶領觀者親炙創作本尊靈光閃現剎那的「台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潘小俠攝影造像簿」,包含日本殖民治台時期的美術家三十七名、大陸來台美術家二十二名,以及戰後美術家九十九人、素人美術家三人、原住民美術家十七人。

如同作家用筆紀錄歷史、畫家用彩筆勾勒歷史、攝影家用相機記錄歷史,同一本書忠實而完整地記錄了台灣近百年本土美術家風貌及美術歷史的鏡位。

相機記錄下他們創作的身影,這一百七十八名美術家亦穿透相機的鏡頭,跨越時空的限制,凝視台灣這塊土地上藝術的軌跡。

透過快門和影像,本土美術家的身影和精神內蘊,真實地再現人間,在快門獵取的瞬間,潘小俠已將靈魂的片刻攝入;有興趣的大眾不難從一篇篇的造像,聽他們在創作裡的豐盛與甘苦點滴。

從家喻戶曉的陳進,到一生隱居的葉世強,他們的生命都因創作的專注而熠熠生光,何不就隨著這本造像簿美術史的問世,深入這一百七十八種精神性存在的生命美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