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已久的樂舞——唐代舞蹈
政治安定,經濟富裕的唐朝,在世界民族與大唐帝國的頻繁互動下,締造出樂舞文化的大交流!不但保有漢族音樂的傳統,吸收西域各國的舞蹈風格,更集合前代藝術之大成,使得舞蹈發展在大唐裡,蓬勃興盛、大放異采!
唐朝的舞蹈藝術,造就了許多優秀舞人,絕大多數來自民間、宮廷、及私家的舞伎。例如眾所皆知的楊貴妃,善歌舞、通音律,是唐代貴族中素富盛名的舞蹈家。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便因楊貴妃輕盈飄逸的舞步而更添光彩,詩人白居易就曾說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霓裳舞根據【婆羅門曲】而改作,節拍由緩而急,舞者隨之律動,有時似駕雲般地凌波微步,有時又如雪花般輕舞飛揚,當節拍緩緩停下後,回眸凝盼的舞者,巧笑倩兮,有如仙女下凡。
除了楊貴妃外,「公孫大娘」也是唐代傑出的舞蹈家之一:公孫大娘擅舞劍器,常在民間獻藝。杜甫五歲時,就曾親眼見識公孫大娘的劍舞,跳躍迴旋,伸展自如,動如奔雷閃電,止如江海平波,進而激起許多人民的愛國情懷。
但是,一個好舞者不但要有高超的舞技,還得結合人文素養,才能充分展現完美的舞蹈藝術。所以,不論是楊貴妃還是公孫大娘,皆在琴棋書畫、術德兼備下,進而使她們的舞蹈名揚千里、流芳百世!
除了單人舞外,規模龐大的樂舞,其恢弘的氣勢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貞觀六年,唐太宗來到出生地慶善宮,賞賜人民,賦詩十章,由呂才製成樂曲,稱為「功成慶善樂」。配合西涼音樂,動作安徐飄逸,閑靜幽雅的舞風,表達出太宗仁義治國的德政,天下太平的理想。
貞觀七年,唐太宗也根據作戰隊伍的進退、回護、突破等行動,編製了「秦王破陣樂」。樂器以大鼓為主,氣壯山河、雄壯威武,歌頌唐太宗百戰百勝、威震八方的赫赫武功!
古人云:「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所以每當新皇即位,無不馬上制禮作樂;先秦學者更認為,一國一地的民風優劣,可從樂舞窺其一二。所謂:「審樂以知政」、「觀其舞知其德」,樂舞不僅反映生活,更能教化人民、端正品行。唐代樂舞的豐富多彩,為汲汲營利的市井小民注入了原始生命的質樸與熱情:且讓我們喚醒沉睡已久的唐代樂舞,喚醒人們純美的善良與真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