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0日報導】卑南文物知識 全民共享系列五(觀光篇)(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二十日電)卑南文物回歸台東,對台東除了有著特殊的意義外,台東的觀光產業也希望,能獲得這些「祖靈」的庇祐,開啟一片天。
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台東縣境內的史前文化遺址至少有二百二十四處,而且不乏具有重要價值的遺址,考古學者宋文薰所提出台灣地區重要的一百零九個考古遺址中,台東縣就佔有二十處。這些豐富的遺址和史前文物,將是台東重要的觀光資產。
以東海岸而言,最北端的是八仙洞遺址(長濱文化),是台灣唯一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二萬五千年至三千年之間,挖出先陶文化層的洞穴有潮音洞、海雷洞、乾元洞及崑崙洞。長濱文化在考古上的價值,除了是年代最久外,也是台灣地區少數洞穴遺址中最具規模,最重要的是,在石器上的使用已經初具雛形。
緊鄰長濱文化的是麒麟文化,距今三千五百年至二千年,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主要的文化特色是巨石,因此又稱「巨石文化」,最有名的是單石、石像及石牆以及岩棺。麒麟文化在石頭上的利用比長濱文化明顯的進步,像是單石的雕刻,以及打造石斧、石矛,且以石頭打造圖騰祭祀。
在長濱鄉內還有一處遺址村–忠勇村,出產大量的單石,二十幾年前家家戶戶擁有史前單石,甚至溝渠的閘門也是以石板充當,現在進入忠勇村還可以看到幾戶人家以珍貴的石輪和單石做為庭園造景。
再往南走,進入東河鄉,也有一處保留在原地的石棺和陰陽石,泰源幽谷內還有一顆僅存在原地的雙肩單石,相當珍貴。
走出了東海岸,往南迴公路前進,在太麻里鄉的香蘭遺址,更是罕見的海邊遺址,幾乎是埋在沙灘上,這個遺址除了文化上的意義外,地質學家和研究海岸侵蝕的學者也相有興趣;再往達仁鄉前進,則是愛國埔的工作地遺址,這也是傳說中的「小黑人」遺址。
進入台東市區,則是亞洲地區最具規模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從台大運回的卑南文物,將讓這個史前館名符其實。
位於南王部落的卑南遺址,除了「野外博物館外」,還有一級古蹟–月形石柱,以及史前人類的模擬生活和祭祀;另外,在台東縱谷線,最近幾年也陸續有遺址發現,例如巴蘭遺址和紅葉山上的高山遺址等。
事實上,文化與觀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卑南遺址和文化也可轉化成為豐富的文化之旅,對國人甚至國際人士來說,東台灣無疑是值得觀光、探訪的好去處,無形中還增加了台灣在國際文化上的能見度;至於該如何將這些豐富的卑南文物知識妥善規劃並配合專業的解說人員,成為全民共享的資源,頗值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