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大校長遴選 學生質疑黑箱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長達十二年未改選更換的台灣大學校長一職,今天進入遴選最後階段,由校務會議代表針對六名校長候選人投票,推選出二至三人送教育啾選,但昨天有部分學生團體質疑台大校方「密室遴選」,要求透過校內普選重新改選,學生昨天發起徹夜靜坐抗議活動,還計畫今天阻擋投票,台大校方則表示遴選作業不受影響。,今天進行校務會議代表同意投票,三百三十多位代表將分別針對六位校長候選人進行「同意」投票,推選出二至三人送教育啾選。

台大校方強調,提報教育部的二至三位校長候選人,所得同意票必須達到領票人數的二分之一,不過一旦領票人數低於校務會議代表總人數的一半、即沒有達到一百七十多票,校方將取消開票,同時宣布這次校長遴選作廢,必須重組校長遴選委員會。

昨天在台大校園發起抗議活動的學生代表、政治系學生劉德豪表示,校方在遴選階段完全未公開,根本是黑箱作業,希望校方能重新辦理遴選,他同時質疑校方為學生做了最壞的示範,包括假藉學術研究之名侵占台東卑南古文物、百般阻礙南投內湖國小的重建等,種種行為讓學生反感,校方常大談哲學與倫理、強調人文關懷,卻對社會弱勢漠不關心、甚至落井下石。

不過這次遴選,從組成遴選委員會開始就備受爭議,先是中研院長李遠哲被排除在社會公正人士代表之列,而遴選委員會的無記名投票,再度排除了原本呼聲最高的前衛生署長陳建仁,而第一階段出線的六名候選人,都是台大的副校長、教務長、院長等一級行政主管,許多教師抱怨候選人不夠國際化等等,不滿的氣氛在校內瀰漫。

對於今天的投票,是否可能六人都不過半,台大校長陳維昭昨天樂觀地說:「絕對沒問題啦!一定會過半。」他強調,今天校務會議的投票會如期展開,並順利選出二至三人。

對於學生的抗議訴求,校方認為,國內各大學進行第一階段遴選都是不公布過程,台大並沒有不同,至於校內普選推動校長的產生,校方則說,「恐怕得期待大學法修訂才有可能。」

6候選人 卯力拉票衝刺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校長遴選今天要進行六名校長候選人的校務會議代表同意投票,六名台大校長候選人為爭取校內師生支持,昨天做最後拉票的衝刺。

本屆台大校長候選人中,吳靜雄、李嗣涔來自台大的電機與資訊學院,受到台灣產業電子科技業當紅,兩人在募款資源、人脈豐厚居優勢地位,吳靜雄年長且較為穩重踏實、經驗豐富,李嗣涔則年輕、親和力強、知名度高,不過兩雄爭霸的結果,有可能分散了電資學院支持的票源,能否順利出線令人憂心。

至於彭旭明是其中唯一擁有中研院士頭銜者,他在化學領域的學術研究具有國際頂尖水準,且被人認為是「德高望重」型的學者,他所提出的治校理念,最令人矚目的是呼籲提高教師待遇,他認為要鼓勵教師追求台大發展國際一流,至少八成的教師應予加薪,是否能發揮影響力,值得觀察。

對這次校長選舉準備最積極、最賣力,非常努力與校務會議代表「握手」的,首推工學院長楊永斌,他參與台大校長候選,最有自信的就在於「最年輕」,四十三年次的他與其他候選人相比,少則差了兩歲、多則達十歲之多,「為台大選個年輕的校長」是他的重點訴求。

相形之下,陳泰然、包宗和走的是溫和路線,不過要贏得台大校長的校內選舉,順利出線參加教育部的校長遴選,除了得鞏固自己學院代表的票源,更要拉攏校內各小學院及職員的支持,而醫學院是最大的票倉。像原本被外界視為「黑馬」的前衛生署長陳建仁,在第一階段的遴選就「中箭落馬」,醫學院校務代表的意向究竟如何,仍有待觀察。

台大出新書 12教授遭爆料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昨天發表新書「經師與人師」,收錄十二位台大知名教授的個人故事,有人執教鞭、燃燒生命與熱忱至最後一刻,也有人為追女朋友而和學生一起在女生宿舍「站衛兵」,透過這本書的描述,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台大除了有一批會讀書的學生外,更有許多優秀老師在默默付出。

台大教務長陳泰然說,台大對校內教學傑出的教師,每年都舉辦選拔表揚,至今共有一百五十多位教師獲得傑出教師表揚,其中最令人敬佩者,則收錄到「經師與人師」這本書中。

書中唯一被收錄的女性教師是生命科學院教授齊肖琪,因為她是在台大取得博士學位,所以總是自稱「MIT」,她對學生的愛最為人稱道,最特別的是陪伴一位得乳癌的研究生,讓她平安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十二位老師的故事中,較特別的是三年前因癌症過世的管理學院翁景民教授的生前事蹟;另外還有江宜樺、李明濱、周元昉、陳汝勤、王泰升、王如意、李琳山、李存修、陳秀熙,以及大師級教授傅申。

有趣的是,傅申教授為了要學生「鑑定」古畫的年代,不惜粉墨登場,扮成各朝代的古人;李琳山則是被人發現,他在二十七歲回台大任教之初,為了追女朋友而和學生一起在女生宿舍前「站衛兵」的糗事,十二個老師春風化雨的故事,都相當有趣、感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