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生吃大肚魚 寄生蟲穿腸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台灣桃園縣聖保祿醫院日前在一腹痛病患肚內,發現三條七公分長馬毛蟲的寄生蟲,原因是親友聚餐,生吃才兩公分大的「大肚魚」,造成四人出現類似食物中毒的症狀,醫師提醒,食物盡量熟食,生食時要小心食品的衛生安全。

家住八德市的徐姓家族,日前因親戚送了一些新鮮的大肚魚,喜愛吃生食料理的家人,就呼朋引伴一起生吃大肚魚。

不料,晚餐後三個多小時,卅九歲的徐先生出現嚴重腹痛,還有嘔吐現象,經家人緊急送到聖保祿醫院急診室治療。

聖保祿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葉文彬經過問診、檢查,研判徐先生可能罹患闌尾炎,馬上手術治療。

惟開刀後發現闌尾正常,但其腹腔內竟發現有三條寄生蟲,且在腸子中間蠕動,並將部分腸子穿破,經取出寄生蟲,修補好腸子,將檢體送化驗,發現長約七公分的寄生蟲,名叫「馬毛蟲」。

之後數小時,家族有三人也出現類似徐先生腹痛症狀,被送到聖保祿醫院,並把吃剩的大肚魚帶到醫院,所幸三人的症狀輕微,經服用瀉藥和抗生素後已無大礙。

由於該大肚魚長約兩公分,寄生蟲能在其魚內長到七公分,醫師認為寄生蟲已在大肚魚內捲了幾圈寄生。

醫師表示,腸壁出現寄生蟲,最常出現在生食的食品上,食物未經煮熟過程,寄生蟲的幼蟲或成蟲,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腸胃,吸收人體營養,成蟲會穿破腸子,引發腹膜炎、敗血症,甚至死亡。類似案例在台灣很少見,日本較常見。

聖保祿醫院感染科主任許文祥指出,馬毛蟲最主要的感染是昆蟲,以污水的環境最容易生存,遇到這類寄生蟲的病患,是他行醫臨床上的首見,治療較麻煩,因為沒有針對此寄生蟲的治療藥物,如果不手術直接取出,需透過內視鏡尋找蟲蟲蹤跡,再一一夾出。

——————————————————————————–

醫師:寄生蟲竄大腦 有可能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鮮美的生魚片和海產,可以說是喜歡美食老饕的最愛,但網路上曾流傳新鮮魚貨內臟的寄生蟲,一旦吃下肚,可能爬到人體腦內一事。

桃園市聖保祿醫院醫師表示,食物經過食道到胃,再到小腸、大腸,不慎誤食入的寄生蟲,「有可能」隨著血液到處跑,寄生蟲停在腹腔,就會引起肚子痛,如果跑到肺部,呼吸、氣管會覺得搔癢難耐,當然也有可能跟著血液爬到大腦。

不過,因為只有腸胃才有寄生蟲存活需要的醣和蛋白質等養份,醫師表示,寄生蟲跑到肺部、大腦的時間不會太長,最終還是會回到腸胃,因此,網路上流傳寄生蟲會把人腦吃掉或讓人變呆,純屬誤傳。

針對八德市徐姓家族生食大肚魚、竟取出寄生蟲,差一點造成腹膜炎憾事,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呼籲喜歡生食海產的民眾,食物應盡量熟食,避免生食,並且注意漁產的來源、處理過程。

衛生局食品衛生管理課指出,要避免寄生蟲吃下肚,或發生食物中毒的憾事,食物應盡量熟食,避免生食,並遵守「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及「避免疏忽」等四大原則。

有廿幾年日本料理烹調經驗的廚師連文成認為,台灣的淡水普遍太髒了,打撈的淡水魚貨不適合生食,倒是深山乾淨泉水和深海,有一些可以做生魚片的好貨。

連文成建議吃生魚片應注意,包括選擇衛生條件佳有口碑的餐廳,注意魚肉的光澤應略帶透度,如果是自己殺魚,內臟要和魚肉分別不同砧板處理。

他說,買回家的魚肉應放在冷凍庫半個小時,因為即使魚肉體內有寄生蟲,冷凍超過半小時,寄生蟲就無法存活。

——————————————————————————–

衛署:生魚片 盡量用深海魚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蕭東銘表示,對於生魚片的衛生管理,目前訂有生菌數標準,衛生單位會不定時抽查。

不過,民眾吃生魚片時,最好還是選擇知名、外部環境清潔的餐廳,這樣才能吃得安心。

蕭東銘強調,製作生魚片每個環節都要注意,從魚貨來源至餐廳,再到送入消費者嘴中,都必須嚴加把關。

事實上,衛生署在宣導時,就要求業者不要使用淡水魚,盡量使用深海魚來做生魚片。因為淡水魚所受到的污染多,寄生蟲也多。

此外,蕭東銘表示,一送進餐廳後,生魚片就應該馬上切割處理,從魚表面、鱗片到內臟都不能受到污染,處理者的手部、砧板、刀具都應該保持衛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