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環境指數殿後 環保署指引用資料錯誤是主因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三日電)國際間最新一份環境指數評比,將台灣評為世界倒數第二、對環境永續發展最不利的國家,表現甚至遠不如部分落後國家,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指出,引用資料缺漏及錯誤是評比落後主因。

世界經濟論壇上個月底公布的二○○五年「環境永續指數 (ESI)」,對全球一百四十六個國家進行評比,結果芬蘭位居第一,其次為挪威、烏拉圭、瑞典和冰島;台灣則是第一百四十五名,落後土庫曼、伊拉克和烏茲別克。

環保署先前解釋,排名殿後主要是由於台灣無法參與聯合國主導的環保公約國際事務,以致在國際參與項目無法得分;但台灣在五大項目得分各為環境系統十八、減低壓力二十五、降低人類傷害二十四、社會與制度能量六十九、及國際參與四十二,相較他國,明顯在環境保護相關項目落後頗多。

獲得細詳的評比資料後,環保署不平的表示,環境永續指數每次評比的架構與國家都不盡相同,加上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評比單位所引用的數據出處不僅多非台灣官方統計資料,甚至有缺漏或錯誤情形發生。

環保署指出,基於國際現實處境,評比所引用的台灣數據,多是主辦單位自行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或世界衛生組織等處蒐集,導致台灣現況未能被正確呈現,全部七十六項評比參數中,僅有六十項有數據,其餘有七項為主辦單位靠推估而得,有九項則缺漏。

環保署舉例,像是與環境相關的﹁天然災害傷亡﹂一項,就發生因資料缺漏、數據為零的情況下,台灣仍被評比為該項最後一名的離譜狀況,顯示資訊的不完整,容易產生偏頗。

其中某些參考數據,甚至連台灣官方都末曾正式統計、或對外公告過,究竟評估團隊從何處取得,又有多少正確性,連環保署官員都私下表示納悶。

其次,環保署認為,採每平方公里為計算基準的評比架構,對地狹人稠的台灣,在出發點上就極為不公平,而以污染減量作為判斷一國環境進步與否的依據,也讓污染防治已達一定水準的台灣,難以獲得良好評價。

儘管對評比諸多質疑,環保署仍重申會虛心檢討,且將透過各種管道與評估團隊接觸,就錯誤資訊提出釐清,並主動提供正確數據,同時也將成立因應小組,對每項評比參數、計算公式進行了解,做為因應與改善,力求符合國際標準;環保署有信心在下次的評比中一舉脫離倒數國家行列。

環保署強調,由於環保相關指標只佔評比的近四分之一,因此將藉由向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提案的方式,由中央統籌相關經濟、農業及衛生單位,對國家永續發展政策進行全盤的討論及檢討。94020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