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宜敏╱頭城報導〕宜蘭縣溪北地區沿海從蕃薯寮到石城縣界五組定置魚網,從今年初開始,就陸續撈獲大批刺河豚,每次數量可達二十噸,由於消費市場無法消化,大多數只能倒掉,而這些刺河豚還影響到原本這個季節盛產的鯖魚、白帶魚漁獲,業者都損失慘重。
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副研究員鄭明修認為,這是海洋生態平衡被打亂所致。海洋大學環境生物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莊守正則指出,海洋生態的異常現象,實在很難以單一因子來作解釋,只要天時、地利、人和因子剛好湊齊,魚群大量出現不無可能。
最近宜蘭縣石城沿海定置魚網撈獲的都是俗稱「刺ㄍㄨㄟ仔」的刺河豚,數量之多,非常驚人,業者張立仁指出,定置魚網一般都是一天收兩次,漲潮時則多達四次,往年這個時期漁獲以鯖魚、白帶魚以及煙仔虎為主,他有兩組定置魚網,每天收穫量約在八百公斤到一噸之間,往年雖然也會碰到刺河豚魚群,但不消兩、三天,數量就銳減,今年卻出現異常現象。
從今年1月初起,他在石城的兩組定置魚網,每次撈起都以刺河豚居多,最多時,一次可達二十噸重,相當驚人,這也讓一般漁獲僅剩三分之一,而且刺河豚被魚網撈起時,會因驚嚇而大張魚刺,傷及一般漁獲的魚體,導致這些魚體受傷,賣相不好,價格跌了至少三成,以1月來說,至少損失一百萬元。
張立仁說不僅他自己遭殃,宜蘭溪北地區從蕃薯寮、梗枋到石城共五組定置魚網,大家統統有獎,無一倖免。
張立仁指出,這些刺河豚撈起後,容易發臭,加上消費市場幾乎沒有銷路,只能把牠們統統倒掉,這還是他從事定置漁業二十多年首次遇到,而且他還發現,沿海魚群似乎都被這群數目驚人的刺河豚嚇走了,最近一般漁獲都很差,漁民猜測可能與海流、氣溫變化大有關,但卻沒人可以說出一個所以然來,宜蘭地區也缺乏這類的漁業或海洋專家,可以為大家解惑,對於這種現象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河豚「味直死」 日人「命相搏」
〔記者馮亦寧╱台北報導〕食家饕客什麼都吃、什麼都愛、什麼都不奇怪,即便河豚身含劇毒,還是有「愛吃不要命」的人情願拚死吃河豚,連酷愛美食的文學大師蘇東坡都說:「其味直死。」
事實上,並非所有河豚都有毒,天下第一家河豚專賣店公關羅昌榮表示,河豚屬於魨類,台灣沿海的基隆、蘇澳、花東、高雄、澎湖等地都有捕獲河豚的紀錄,其中密斑河豚、橫紋河豚、六斑河豚都屬無毒的品種,具有劇毒的虎豚,則屬於四齒河豚,需要有執照的專業人士才能處理。
毒河豚毒在哪兒?六福皇宮公關古清琳表示,河豚頭囊含有劇毒,這種毒素(tetrodtotxin )比氰化物還要毒,因此他建議享用河豚大餐也要注意份量,一般建議河豚肉不要吃超過八百公克,其他部位如鰓、下巴食用不要超過一千公克。
國內五星級飯店唯一領有河豚處理執照的六福皇宮日本料理主廚富田宗太郎進一步指出,河豚毒大約是氰化物的四~五倍,中毒後將使肌肉麻痺或抑制呼吸,最可怕的是這種毒沒藥醫,有人開玩笑說,吃河豚感到舌頭麻麻的時候,就算急救都來不及了。
每年都有人死於河豚毒,日本曾經禁止民眾吃河豚,不過河豚肉質鮮美、彈性與甜度皆屬上乘,仍有不少饕客以性命相搏,日本政府便改採執照制度,讓食家放心享用。
日本人的吃法是先把河豚肉片成極薄的生魚片,排成菊花狀,亦即「菊盛」,搭配紅蘿蔔泥與果醋一併入口,品嚐甜味;接著以爽脆的魚皮做成涼拌菜,享受彈性;然後將帶骨的下巴、脊椎等部分放入陶鍋,以清水燉煮做成鍋品熱呼呼的吃;最後絕不能錯過米粒盡收河豚魚湯甜美的粥品。
喜歡飲酒的人可以來上一杯「豚翅酒」把烘烤過的豚翅放入清酒燜煮,飲用前以打火機點燃,兼具味覺與視覺享受。
台灣沿海無毒的刺河豚,自古以來就受到沿海地區居民歡迎,阿美族人甚至當作滋養品給坐月子的產婦補身。
因此有人以「不知河豚焉知魚味」來形容河豚的鮮甜,由於河豚的骨頭頗多,日本甚至規定僅領有執照的廚師方能進口活河豚,否則只能買賣肢解好的河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