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正月十五“鬧元宵”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23日訊】今天(2月23日)是農歷正月十五,是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新年、中秋節一起被稱為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這一天更是熱鬧非凡,尤其在明清時期,一到農歷正月十五,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來人往,看花會和賞燈會。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活動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是花會,在白天舉行,地點主要在著名的街道上或大的寺院裡,以各種娛樂活動為主,包括耍獅子、踩高蹺、扭秧歌、劃旱船、猜謎語及各種小吃的叫賣和民間工藝品的展賣等。其中以耍獅子的場面最熱鬧,所謂的耍獅子也叫“舞獅”或“獅子舞”,是優秀的民間藝術,同時也是一種很流行的民間體育形式,遇有喜慶的日子,藝人們相聚在一起,舞獅、耍獅,表現歡樂喜慶的心理。特別是每逢民間的重大節日,更是熱鬧。小到由一兩個人舞動的獅子,大到由五六個人舞動的獅子,伴著鑼鼓,翩翩而舞,氣氛異常活躍。

二是燈會,在夜間舉行,一般從正月初十開始就行動起來,人人動手,家家戶戶扎花燈、點花燈,特別是到了元宵節的夜晚時分,更是舉燭張燈,結彩為戲,供人觀賞,所以元宵節又稱“燈節”。在明清時,花燈的樣式最為繁多,數不勝數,蓮花燈、八寶燈、八角燈、高角燈、龍燈等,北京的“燈市口”一帶,更是花燈薈萃,買賣花燈、放花燈、賞花燈,成了一條燈的河流,“燈市口”的地名便由此而來。

三是吃元宵,這是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古時候人們把元宵這種食品叫湯圓、湯團或團子,只因在正月十五這天食用,所以便把這一天叫成了元宵節。為什麼元宵節要吃元宵呢?因為元宵節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陰歷年的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又含著一個“圓”字的同音字,象征著團圓、美滿、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們多取其意,要吃元宵。那為什麼又有“鬧元宵”之說呢?“鬧”就是指熱熱鬧鬧地歡樂一天的意思。因為我國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一年中比較清閒的是“冬仨月”,元宵節過後,氣溫逐漸變暖,萬物復蘇,冬閒已經過去,就要備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閒了,所以元宵節這天歡樂一番,既是一種“放松式”的休閒活動,更是表現人們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用歡樂的笑聲和喜慶的鑼鼓聲,在吉祥的氣氛中,迎接豐收一年的來到。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祖與對岸馬尾合辦元宵燈會 活動今達最高潮
元宵節 醫師提醒民眾吃湯圓時應專心且勿過量
胡志強與外籍英語教師  元宵節彩繪燈籠
超大米糕桃 南投縣受天宮元宵節亮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