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我的悲傷 不是「我」的悲傷

周美慧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剛剛聽完電視上談范曉萱的憂鬱症過程,又翻到報紙裡的一篇文章——似乎這一切的安排就是一個提醒—該正視自己的憂鬱了。

從老大剛出生未滿月時,自己就開始憂鬱了吧?!
望著柔弱嬌小的剛出生嬰兒,我竟惶恐憂鬱無措,害怕沒有能力將他好好照顧而放聲大哭過;也曾因為心情鬱悶,半夜三更跑進浴缸,希望藉由蓮篷水柱將自己的壞心情一沖而淨;再來就是回婆家之後一連串和先生不愉快的過程,造成藉酒澆愁的無數無數失眠與失序的那段夢魘般日子。

這樣的憂鬱過程確實曾讓我一度想結束生命,卻因孩子和老人在身邊而放棄。
回首半生,竟是憂鬱一路相伴。
從國中就被姊姊認為自閉,母親也常說我一臉「澳頭澳面」。尋根溯源,原來我的憂鬱症早已發動,卻一直責怪自己的個性不開朗、自閉……

今天,有一個聲音進入腦際:勇敢拋開憂鬱。

報上的文章這麼寫著:
驀然想起《經集》的一段經文:「正如用水撲滅燃燒的房子,一位堅定、聰明、通達的智者能迅速驅散湧起的悲傷,就像風兒驅散棉絮。」這是兩千多年前佛陀對弟子們的開示,在這部古老的經典中,竟有著如此生活化的比喻,對照人生的處境,佛陀告訴世人,當心中的悲傷生起時,要如風驅散棉絮般迅速驅離它,而這需要時刻警覺的觀照功夫吧!才不致使心陷愁憂苦惱而無法自拔。
——〈木棉花〉/「釋見介」專欄/《中國時報》

我,堅定嗎?正念足嗎?
我,聰明嗎?能意識悲傷的生起嗎?
我,通達嗎?有驅散悲傷的智慧嗎?像風兒驅散棉絮。

心中的悲傷,原來是心魔。
心魔一直都在,卻是考驗自己堅定、聰明、通達的砥礪石。沒有它,又如何磨練心智?
不希望心魔的存在,只是因為自己太軟弱。當悲傷生起,心智完全失守,僅存一絲心念:是誰讓我如此悲傷;我的悲傷是如此悲傷。

報紙另一個角落的文章也有這麼一段話,似乎同時想來提醒我什麼:
「我」到底是什麼呢?如果每一根毛髮、每一個心情感受都是我,還有每個跟「我」有關的人、事都是我,任何侵犯到「我」的,我都要去鬥爭,那麼,一輩子哪夠「我」煩惱辛苦呢?
——〈我到底是什麼〉/ 曹宇說故事/《中國時報》

所以作者選擇放開、放下。
像風兒驅散棉絮。
我的悲傷不是「我」的悲傷,放下「我」,沒有了「我」,那悲傷自然也隨著我的消失而消散了,不是嗎!@(//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春天,是種植希望的時節, 把握當時,週而復始在規律的往復中; 希望年年明春曉,年年迎新生。
  • 蘇東坡人生的最後一首詩,是寫給兒子蘇過的,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淺白無比,卻道盡了人生三重境界。詩中透著一種大徹大悟後的寧靜與豁達,蘊藏人生走盡繁華,歷經風霜的心靈感悟。
  • 當你遭遇不公,我希望你敢面對;當你路見不平,我希望你敢出手;你即使不想如狗般累、虛偽地活著,我也希望你能勇敢地揭掉世俗的面紗——否則,你就不配喊累!
  • 總是不由自主扮起好人的族群,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不懂得如何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感」。舉例來說,面對以下這種人,你會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呢?總是滿臉笑容、為人親切、經常收到這個人送的禮物。可是,和這個人相處,總感到莫名疲倦。
  • 有一對年輕夫妻的育兒日記記錄著家庭日常,但從記載中看起來並不是愉快的回憶,到底是怎麼回事?看倌來評評理......
  • 自卑是一種複雜的情緒,不會在對方面前表達自己,而是以迎合討好的方式,與人建立關係。自卑的人,內心渴望變得強大,因為他們一直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 人的情緒,光能羅列出來的就超過六十多種,在這些情緒中,像是興奮、喜悅、安心等正向情緒,不會妨礙我們的生活。然而有些負面情緒會令人很難受,例如:憤怒、焦慮、孤單、自卑感等。當這些情緒太過強烈時,會讓我們陷入情緒風暴中。倘若沒有適當做好情緒管控,不僅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
  • 從一場意想不到的禍事中尋得幸福,這一切歸於開闊的心胸和內省的自覺。如果能一直以這樣的心態面對一切失意與不順,內心就會更加平靜從容了。換言之,那不就是逆境中取得的勝利嗎?
  • 原本以為美國不會被在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武漢肺炎所侵襲,不料在歐洲淪陷之後,美國也跟著陷了下去,而且來勢洶洶,讓原本不以為意的川普總統慌了手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