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1日訊】老年性白內障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但也可在45歲左右發生。老年性白內障是白內障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佔了半數以上。女性多於男性。多為雙眼發病,一般是一先一後。晶狀體的混濁多開始於皮質淺層,一部份可先圍繞著核發生,晶狀體完全混濁需要數月或數年,也可停止於任何時期。
一般認為白內障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由於晶狀體本身沒有血液供應,僅依賴於房水及玻璃體滲透;同時由於人類老化過程中,人體的營養、消化吸收功能與機體的代謝機能均逐漸減退,從而導致晶狀體營養不佳,引起晶狀體組織變性。
當然,有關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病機制目前仍未完全弄清,因而也有不少人認為是由於晶狀體纖維硬化和脫水造成的。也就是說,當人體在老化過程中,晶狀體纖維逐漸硬化,核部收縮而赤道部皮質被懸韌帶牽拉,從而使周邊部晶狀體纖維間出現裂隙,引起晶狀體混濁。也可能由於老化引起房水滲透壓增加,使晶狀體脫水而混濁。
除老化之外,地理位置及過度暴露於陽光下,也被認為與白內障的發生有關。近來研究顯示,居住在高原地帶的人群更易患白內障﹔在陽光下暴露時間過多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發生白內障。
老年性白內障的病程,一般可分四期:
初發期:首先晶狀體周邊皮質部變混濁,然後逐漸向中心發展。此時在小瞳孔下不易察覺,散瞳後,用電光斜照,即可見灰白色的車輪狀混濁。視力略有減退,但眼底仍可窺見。
未成熟期:晶狀體大部份混濁,但仍有透明區。瞳孔區出現灰白色。手電斜照時,可見虹膜陰影落在晶狀體較深的混濁上,呈現出一新月形陰影。此時患者視力明顯下降,或僅見指數,眼底不能窺清。由於晶狀體膨脹,前房變淺,有時可誘發繼發性青光眼。
成熟期:晶狀體完全混濁。斜照無虹膜投影。腫脹消退,前房恢復正常,視力明顯下降,只能辨別手動,或僅存光感。此期適宜於手術治療。
過熟期:晶狀體皮質溶解液化,呈乳白色。核下沉,裡褐色。由於囊膜脆弱,有時會在劇烈振動下破裂,使核進入前房或玻璃體內。此時應及時手術,否則有可能永遠失明。
老年性白內障的治療,在初發期和末成熟期,用非手術療法可能抑制或延遲病情發展,並可能增進一些視力,但仍沒有特效與根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預防白內障的發生,老年人儘量減少燈光下近距離工作及閱讀的時間,適當的補充一些維生素B1、B2、C、E等,有條件的可服谷胱甘肽。
早期白內障一般可根據醫生建議用眼藥水點眼,此外,口服仙諾林特、腮腺素以及大量服用維生素C(100mg,每日3次)等都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中醫主張服用磁珠丸、明目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及石槲夜光丸等,對早期白內障都有一定療效。
對於成熟期和過熟期的白內障,最好採用手術療法,將晶狀體摘除。混濁的晶狀體摘除後,如能配戴眼鏡,則可明顯改進視力。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