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壺雕手 神乎其技
【大紀元2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 雕刻家黃櫳賢,從收藏家變成製壺家, 硬愛從頑石下手,精雕細琢好功夫, 「鑽」研獨門技術,壺嘴濾孔最多可鑽280個, 茗壺獲政商界青睞,特別訂製送阿扁與阿蓮。
花蓮地區有個石壺雕刻家黃櫳賢,所製作的石壺不僅造型奇特,為了泡茶方便、避免茶葉阻塞,他在石壺濾孔上下功夫,目前紀錄是一平方公分可鑽上四十三個孔、壺嘴濾孔最多達到兩百八十個。
花蓮地區由石雕業者生產的石壺數量不少,廣受台灣國內外茶壺收藏者的喜愛,雖然石壺的形狀因為受限於材質、雕琢過程,和紫砂或其他材質的茶壺相較簡單許多,但也因為費工費時及材質不易取得,價格也普遍偏高,一般的收藏者往往以材質及外形為考量重點,石壺雖然實用,但它的鑑賞價值,近幾年來和中國宜興或本土名家出產的茗壺不相上下。
石壺的發展在台灣約二十幾年的時間,早年是由喜歡喝茶的石雕家,依標準壺的形狀經車製粗胚、精磨成形、拋光及鑽孔等程序後才完成,製作的時間最快也需要一天以上,較以陶土燒製的茗壺更費工,且製作過程因石材易裂的特性,失敗率也特別高。
在花蓮的石壺雕刻業界,近年來出現了一位奇葩︱黃櫳賢,他從二十年前的大理石藝品工人,因為喜歡喝茶,進而迷上養壺,最瘋狂時曾答應以一整車的大理石藝品,只為換得一支心儀的宜興名家壺,痴迷的行徑讓他回想起來也覺得不可思議。
愛壺成癡的他,二十年前突然靈機一動,開始和一家志同道合的朋友,鑽研石壺的製作,初期多以標準壺為主,從最常見易裂的木紋石,到硬度、Q度均屬上乘的花蓮墨玉、埔里黑膽石,做工精細的程度在花蓮地區首屈一指。
為了打破石壺收藏家的刻板印象,他除了在外形上以各種造形呈現,有別於市場上常見的標準壺造形外,也別出心裁地在壺嘴的濾孔上做文章,別人鑽五、六個孔就算高竿,他卻可以鑽上一、兩百個,二十年來不知鑽壞了幾百支石壺,目前紀錄是一平方公分可鑽上四十三個孔、壺嘴濾孔最多達到兩百八十個。
這些精細的石壺,曾獲得已故的花蓮縣長張福興青睞,並送給呂秀蓮副總統做為伴手禮,石材研發中心也曾訂製,在陳水扁總統接見時做為賀禮,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小小的壺嘴根部能夠鑽上這麼多的濾孔,他除了付出二十年的青春外,也賠上了原來媲美飛行員的眼力,代價不可謂不大,為了迭創紀錄和滿足挑剔的玩家,他每天鑽洞還要挑時間,只能在清晨頭腦最清醒、精神最好的時刻來做,時間不能超過兩小時,一支超過兩百個濾孔的石壺,光鑽洞就需費時一個星期以上。
他這項絕技並不準備藏私,但有意學習者必須自付材料費,不少人因此不到一星期就打退堂鼓,因為不但傷眼,付出的石材費用更是驚人,迄今沒有人願意投入,他則希望在有限的創作生涯中,將紀錄推向三百孔,甚至五百孔,成為另一項傲人的台灣奇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