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東京十六日專電)防止地球溫室效應,規範先進國廢氣排放基準的「京都議定書」今天正式生效,作為議定書誕生舞台的日本卻喜憂參半。喜的是同一項國際公約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同,憂的是如何落實減緩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以免危及地球生態環境。
日本去年的廢氣排放削減量,不但未達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百分之六比例,反倒大幅成長百分之八,經濟產業省不諱言,要達成京都議定書的目標,前途依舊充滿荊棘。
此外,在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的今天,日本國內也出現是否應討論課徵環境稅的聲音。
事實上,有關徵收環境稅的議題,原本是明年度的日本稅制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不過,正由於「京都議定書」引發的諸多時事效應,導致徵收環境稅的話題提前受到各界關切。
去年,日本環境省首度提案徵收環境稅,對象範圍涵蓋:石化燃料產生的每公噸廢氣,應課稅二千四百日圓。
環境省進一步評估,如果實施徵收環境稅,應可削減五千二百萬噸助長地球暖化的「人為溫室氣體」。
這項估算的數據,依照一九九零的基準,相當於削減百分之四的量。
另一方面,環境稅課徵所得的約四千九百億日圓,日本官方將不嚴格限制使用途徑,反將同一稅收視為「一般財源」。
例如,其中三千四百億將用於地球溫室效應對策,一千五百億作為民間企業的社會保險費。
只不過,擔心官方課徵環境稅將衝擊日本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工商產業界,堅決反對徵收環境稅,再加上經濟產業省也持保留態度,因此,環境稅的徵收與否勢必成為京都議定書生效之後日本政府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