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農/時雨:「固定資產投資」何以成了壞事﹖
【大紀元12月9日訊】最近同一位從中國大陸來的經濟界朋友交談,感觸良深。因為眾所週知的原因,這裡不便透露他的名字。據他講,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問題,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崩潰。而一旦崩潰,其主要肇因可能就是固定資產投資過多和出口下降。出口下降的影響顯而易見,靠外商投資和出口創匯支撐的中共政權在這樣的狀況下會難以為繼。固定資產投資過多的危險雖然海內外經濟學家都有所談及,但投資過多的背後原因就鮮少有人探討,或常常避而不談。
今年三月,中國大陸地方投資超過中央投資增長。今年頭兩個月,中央項目投資只增長12。1%,而地方項目投資增長卻高達64。9%。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羅奇的一項報告指出,目前固定資產投資是中國成長的最重要動力,佔去年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的44%,但「數據反映中國的經濟並非全面好景。」其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謝國忠更指出,當年韓國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占國內生產毛額達到四成後,經濟便崩潰,中國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高達五成四。
五中全會之後,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經濟發展的十大隱憂提出報告,其中第三項就是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偏高,重複投入,有的地區失控造成損害,地方工程、首長工程叢生。他還舉例說:超大型、佔地五萬平方米的展覽場館,全國已建成和正在興建的有五十八個;興建和擴建幹線機場四十二個;省、地(市)二級興建和擴建黨政辦公大樓一百五十五幢。重複、盲目性投入項目造成的損失,占國民經濟百分之十五至十八,約一萬五千億元至一萬八千億元。
北京顯然已經感覺到了危機的降臨,連胡錦濤也在向地方喊話,要求抑制固定資產投資。胡今年五月在南京、揚州與蘇州等各大城市巡迴訪問時指出,中央政府將小心翼翼的採取各項措施為成長「太快」的固定資產投資降溫,同時向地方政府呼籲,藉此加強他們的責任感,以大局為重。
溫家寶今年九月在北京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抓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防止投資反彈。進入年底,北京市政府針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清查,決定停建或取消7個高爾夫球場(總投資為10。4億人民幣)、2個水泥生產線項目、和6個黨政機關辦公樓及培訓中心。
顯然,中共已經不能控制局面,而地方諸侯則幾乎在以瘋狂的速度拚命建設。這究竟是為甚麼呢﹖
在正常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是絕對的利好消息。不管它是來自政府的亦或民間的,都會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可以期待較豐厚的回報,因為投資前都有足夠的風險評估、投資回報率計算、和經濟、環境影響之預測。政府方面,更往往是給投資者在稅務、經營執照等方面大開綠燈,積極鼓勵私人投資。在西方,因政府預算有限,基本運作之外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基本建設投資,而大規模投資往往靠發行公債等辦法解決。但發行公債也不是可以隨便進行的,因為會降低政府的信用等級,使未來付息、舉債成本增加,發行公債還要通過全民投票公決。所以政府投資不多,而更多的是要依賴私人投資。
那麼,我們為甚麼看見「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的現象重演,「固定資產投資」在中國居然變成了一個負面的字眼呢﹖換句話說,為甚麼胡、溫以下一千二百萬共產黨幹部會公然抗命,不計投資的成本、回報率、和風險,而在一味瘋狂的投資呢﹖有任何人會把自己的錢拿去這樣打水漂嗎﹖當然沒有。那他們只是僅僅的為了大眾的利益在積極進行公共建設嗎﹖這恐怕連他們自己都說不出口。唯一的原因呢,就是這一千多萬人已經意識到了,固定資產投資,大興土木,這是他們在中共這條破船沉掉之前,層層盤剝、層層拿回扣、以權謀私、中飽私囊的最後的機會了。
這就是那些中共的經濟學家們不願意道出的背後原因,或者是他們不敢道出的個中內幕。不敢說真話,恐怕是坊間流傳的「中國真正的經濟學家不超過五個」的另一個原因吧。幾個敢講真話的,都已經被流放到海外了。
「桔生淮北為枳」的現象,當然體現了晏子的智慧。但他的「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盜嗎」這驚天一問,卻是有深遠含義的。「楚人善盜」其實是真正的原因,是為甚麼「固定資產投資」在中國居然變成了一個負面的字眼。只不過,今天的「楚人」不是別人,是處在四面楚歌之中的中共而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