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中研院斥資4000萬元購買腦磁波儀、與陽明和中央大學攜手建置的「腦磁波實驗室」昨天啟用,這是國內首部專用於基礎研究的腦磁波儀,將開放給全台灣和全世界合作研究使用,為我國探究人腦的學習與記憶、視覺注意力和語言處理等認知科學領域再添利器。
負責領導的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指出,「老人失憶」和「漢、英語閱讀的腦部認知差異」將是實驗室未來的2大研究重點。老人失憶雖是高齡化社會的共通現象,「究竟是從哪些東西忘起、總共忘記哪些東西」,卻因生活方式不同而有文化差異,在大腦內部出現缺失的區域可能也不同。
曾志朗解釋,漢語使用的方塊字和英語系的拼音字不同,過去研究已發現人腦閱讀漢、英語時,在認知區域上存有微小差異,國際統計發現,各國都約有5%至7%的孩童存有閱讀障礙,若能提早發現腦中認知區域的缺失,就能設計特別的教學法改進。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形容,添購腦磁波儀就像是買了最高級網球拍,但要把比賽打到世界球王費德爾的境界,還有很大的空間要努力,他期許研究團隊要善用腦磁波儀所看到的新現象,從中找出創新想法。
李遠哲也當場允諾當研究團隊的「白老鼠」,因他中、台、客語都通,英日語流利、還會講一些德語、俄語和原住民話,曾志朗已計劃未來讓李院長躺平接受腦磁波儀的偵測,曾志朗說:「除了李院長還要找很多受測者,才能廣泛瞭解人腦處理不同語言的歷程。」
小檔案-腦磁波儀 每秒可獲2萬筆資料點
大腦神經細胞活動時,會產生電位和磁場變化,但腦部活動產生的磁場變化訊號極微小,腦磁波儀透過特別設計的超導線圈放大腦部發出的訊號,並建置在電磁隔離室中隔絕周遭的環境雜訊,對腦部進行認知活動的磁場變化具有敏銳的偵測能力。
一般量測腦電波的儀器,量測腦磁波時易受腦部結構影響,對神經細胞活動區域的定位不如腦磁波儀。腦磁波儀還可量測腦神經動態活動,可解析大腦不同時間的變化。
中研院的日製腦磁波儀,內建157個感測計,可同時收錄腦磁波及腦電波,取樣率最高每秒2萬筆資料點,一般只要每秒1000筆資料點,就可組成清晰腦波形。(資料來源:中研院腦磁波實驗室,記者郭怡君整理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