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杜十三案 綠委批中時 美化犯罪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田世昊/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吳秉叡、鄭運鵬、林為洲與黃劍輝等人昨天舉行記者會,認為中國時報處理杜十三恐嚇行政院長謝長廷的新聞是美化犯罪,呼籲中國時報不應因意識形態,政治化及合理化任何犯罪,否則法律無存在必要,台灣將永無寧日。

中時對批評不回應

對於立委的批評,中國時報總編輯黃清龍受訪時對此表示,不予置評。

民進黨團昨天上午黨團會議,林重謨與吳秉叡等人對部分媒體將筆名「杜十三」的作家黃人和,塑造成「白米炸彈客」英雄形象,發言表達不滿。

會後,吳秉叡等人召開記者會,吳秉叡表示,朝野政黨與媒體應一起譴責犯罪,不可為政黨利益與意識形態歌頌、美化犯罪,否則將造成社會不安定,中華民國永無寧日。

綠委籲勿鼓勵犯罪

鄭運鵬指出,恐嚇行為不應被合理化,否則會鼓勵犯罪,他也建議謝長廷對嫌犯提出告訴,將言論、政治立場與犯罪刑責切割處理。

林為洲則說,媒體的報導取向,已嚴重摧毀言論自由。黃劍輝呼籲媒體應具穩定社會的力量,不應變相鼓勵民眾從事不法。

法界看法/法治國家 表達不滿須循合法管道

〔記者胡守得、何瑞玲/台北報導〕士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陳傳宗表示,我國自詡為法治國、民主開放社會,民眾若有不滿、正義無法伸張,應循法律、民意途徑解決,而非訴諸如楊儒門案、杜十三案的激烈手段,否則我國滿街將成古惑仔橫行的大道。

陳傳宗指出,法治國的精神在依律定的法治行事,民眾對政府當局涉有違法不滿,應循法律途徑,向檢察機關提出告訴,由司法權偵辦,或自行蒐證、具名舉發,才不失法治國的泱泱之風。

台北地檢署另一位資深主任檢察官認為,法律處罰的是「行為」,不因行為人或被害人的職業、身分而有差別,杜十三涉嫌恐嚇閣揆,是行為上的問題,不是「對象」的問題,不因詩人就可以這麼做,也不因恐嚇閣揆才遭法辦,而是行為對不對的問題。

藝文界看法/詩人的武器是文字 而非恐嚇別人

〔記者趙靜瑜、陳璟民/台北報導〕詩人杜十三電話恐嚇行政院長謝長廷事件,引發藝文圈不少討論,印刻文化總編輯初安民說,詩人也有武器,「詩人的武器就是文字」,沒有人可以將恐嚇別人視為合理化,大家應該努力透過藝術,讓對立的雙方有了解與溝通的機會,而不是做出令人緊張的舉動。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長林谷芳表示,杜十三是本土的藝術家,帶頭行動恐嚇,此風不可長,但反思其行為,是不是整個台灣社會也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說,一個藝術家要表達對時局的看法是絕對被允許的,也絕對有空間,「但前提是方法要合法」。

小說家蔡素芬也認為,身為詩人與文學創作者,用文字去表達對社會的意見是絕對成立的,但一定要在合法方式下進行。

認識杜十三多年的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羅智成對此則表示訝異,並說,政治躁鬱瀰漫在島嶼的每個角落,不論馬團隊或台北市各界,都希望把政治躁鬱排除出去。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