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身心障礙

觀念與技巧,誰重要?

我是個剛投入小學教育的實習老師,從屏東縣教育局網頁裡看到了許多特殊教育研習資訊,不禁興奮地微微發抖!

  闊別專業養成的大學教育,滿心期待在小學的教學現場,實現我的理想,沒想到,這項工作卻突然地以另一種形式給了我許多考驗。首先,我帶的這一個班級氣氛很特別,學生特別活潑,但卻有些過於躁動,情緒的管理與常規秩序的維持常讓導師感到煩惱。後來側面得知,這班上有一個較為特殊的的學生,他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便會尖叫,還有一位學生也很容易哭鬧。

所以自從加入這個班級以來,我常常在每一個跟這些孩子有關的事件的處理上猶豫與煩惱,不能不對他們失序的行為做處分,也不能不體諒他們的個別差異,怎樣教學生彼此間同理又能兼顧維護教室正義呢?當兩者為對立時則是難題,但是如果兩者可以互補則是如魚得水。想一想,同理不也是一種正義嗎?我必須面對這個挑戰。

 在大學時曾修過「特殊教育導論」,也修過一些輔導課程,自認對特殊孩童的了解並不淺,可是真正遇到了需要協助的孩子,了解原理、知道症狀,那又如何?我似乎只能賦予關懷,沒辦法給孩子一些具體的幫助,或給全班學生共同提升的學習經驗。這讓我覺得無力,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技巧不多,才無法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看到「藝術治療」、「讀書治療」、「創造力思考」等等提升教學技巧的研習都想參加,後來知道這一系列情障兒童輔導研習,自然是迫不及待地報名。

  

  記得那天下午,午覺不敢多睡,便趕著去上課。爬到研習國小的三樓,偌大的視聽教室還無聲息,可見我有多心急!等到人們陸續就坐,講師一開口說話,我就覺得今天一定會有收穫。大多數來參與研習或演講的聽眾,多是被動的吸收,畢竟台上有人直接把專業攤在你面前供你吸收,又何必思考太多?然而這位教授一開始便開宗明義要我們竭盡所能,思考來參加這個研習的目的與期待,在這過程,由幾位願意表露自我的母親與老師開啟了友善的對話,我也學到了回饋與觀察的技巧,教授再透過一些自己生活上有趣的小故事,緩緩傳遞出這場講座的主要觀念─「不論有再多的技巧,價值系統沒有改變,技巧也可能變成利刀,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這也是整場講座下來最令我受益的觀念。

  參加這場研習,最初的期待就是希望能學到更多的晤談技巧、觀察技巧或理論知識,以為這些是最能解決我目前現場教學問題的方法,殊不知若只知濫用這些「技能」,卻不知為何而用,就會像「東施效顰」一樣,效果不彰,甚至可能「惱羞成怒」。

  有研究指出,曾經在家暴中受虐的孩子,長大後也會變成施虐者。我想,這是因為價值體系受到負向成長經驗的扭曲,即使小時候憎恨這樣的經驗,但沒有機會去澄清與理性面對這一些過往情緒上的挫折經驗,讓一己的行事風格和價值觀還是停留在兒時所習得的以武力或非理性手段解決問題時,即使年歲漸長,還是無法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也就惡性循環的成為下一個施暴者;在大學的實習教育裡,老師也著重教學事件對教學的影響,尤其個人的求學經驗影響至鉅。

  這真是很有趣的現象,因為我自己就是個很容易「照著感覺走」,鮮少在行動前思考為何如此想,常看不見自己的盲點,聽了這堂課,我開始會問問自己「為何要這麼想」,試著反駁自己,讓生活少了很多偏見與不安。

研習教授在給我的評語裡說到:「敏銳的心與熱切的期許是成長的最佳動力,然而成長的方向則需要十分謹慎,是為了一己的成就而不斷的往前衝,還是無私的為他人著想而考量?」確實,在未來的教學路上,會遇到的什麼情境仍是未知數,如何判斷、如何決定下一步該依何而行,需要更清楚的價值觀引導。

技巧人人會教,涉及價值觀的情意與態度卻少有人注意,感謝這場研習,期待未來更深入的探討與互動。

原載於: 〈台灣〉大紀元時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