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親子溝通秘法

游乾桂
【字號】    
   標籤: tags: ,

  孩子是什麼?

  是頑皮的、無理的、搗蛋的、愛哭的、胡亂的動物──我在醫院的臨床諮詢中,常常聽見父母們用這樣的口吻解釋他們的孩子。那一刻,孩子彷彿成了只會「作怪」的鬼靈精。

  孩子是什麼?我說是人!

必須你我花時間明白他們的內心悸動與身心發展的作品,沒有任何人可以一眼窺知孩子的人生脈絡。

因為是人,所以必定會有喜、怒、哀、樂;因為是人,所以哭、鬧、病、痛在所難免;因為是人,所以會隨著時間的變動而有所更迭。

  嬰兒期的孩子,以「哭哭叫叫」與父母溝通。
  三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懂得思想與思考。
  十歲以後的孩子,期望父母能真正明白他的心。

  嬰兒期的小朋友,我將他比方為「神農氏」,那個時候的孩子以摸、觸、咬、扭、打學習人生,以「哭哭叫叫」與父母溝通,這時的哭,意謂著痛、病、尿、餓等等多樣的意義。

  哭,成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溝通秘法。這個時候的親子溝通,適合以「心」服人。

  三歲以後的小朋友才慢慢進入「認知」的時期,孩子開始懂得思想與思考。這個時候應該用以「德」服人的方式溝通。

  七歲以後是個改變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小孩逐漸明白,人的世界是個有溝才通
的世界,他會從日常生活中找著了解父母「內心城池」的方法,也期望父母能真正
明明白白他的心。這個階段可以以「理」服人。

  比方說:
f?B>聆聽:我常說,中國的父母是一種非常不懂得「聽」的民族,所以老一輩的父母親經常會說:「囝仔人,有耳無嘴」,意謂著孩子不必多說。孩子不多說,父母自然不必多聽,有趣的是,一個不聽他人說話的人,如何能明白他人心中的所思所想。

聽,其實是人類的第三隻眼睛,像古代的「報馬子」一樣,專司刺探心靈底事。一個不懂得聽的父母,孩子會把他視為不同國度的老傢伙,以後,開心的時候,不會與你分享;悲傷的時候,不會找你分憂;挫折的時候,不會依你停泊;戀愛的時候,不會與你商量。

f?B>設身處地:那是一種站在別人立場思考的技術,西方的心理學家叫它「同理心」。溝通最重要的重點自然是,讓他人知道,你明白他的委屈與難處。

  有時候,一句「你怎麼了?」或者「你好像很生氣?」或者,「一定有人惹了你」,就能讓孩子的心情「雨過天晴」,這個時候的他們,會突然發現你是全宇宙最最貼心的人。

f? 鼓勵:如果有一天,你花了一千二百元去做一個自以為滿意的髮型,但在回家的路上碰著的那個朋友,卻稱它為「雞窩頭」,你會做何感想?將心比心,你不難明白其中的訣竅。

鼓勵,有時像極了「荒漠甘泉」,往往可以輕而易舉的開啟溝通的橋樑。別忘了,人都喜歡說好話的人。喝一點「蜜」說話,比口塗「砒霜」說話要好得多了。

f?B>表達關懷與愛:古代那種「你應知道」的想法,早就該拋棄了,沒有人可以「你不說,他就知道」,除非他學得探心術,或著擁有「特異功能」。所有的感覺,都必須經由你的口傳達給對方。

  最後請你「偷取」孩子的流行訊息。

  現代流行什麼?是你必須牢記在心的一句話:以前流行忍者龜的時候,你該多
和他說說「烏龜」的事;流行龍貓的時候,何妨多說幾句「龍貓之語」;現在流行
「恐龍」,你對「恐先生」又了解多少呢?

  孩子喜歡和明白他們偶像是誰的人說話,你是嗎?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