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腐敗“黑手”伸向中小學巨額擇校費

【大紀元11月8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大陸擇校現象已初現端倪。家長們不惜花重金為孩子的前途而擇校,但他們並不清楚巨額擇校費究竟流向何處。近年來“擇校費”之風也越演越烈,已成為教育腐敗的一個催化劑。最近,合肥市發生的一起擇校費挪用窩案,再次引發人們對中小學教育潛藏的腐敗關注。

10萬擇校費 斷送13歲少女

近十年來,中國中小學生擇校熱愈演愈烈。一些學校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千方百計挖取優秀生源,借“升學率”提高知名度,以知名度吸引低分生,以低分生獲取高收益。擇校費也已經達到數千元、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

今年7月,為了給父母省下10萬元擇校費,寧夏銀川市13歲的小學畢業生秀秀選擇放棄了自己的生命而離開了人間。

銀川市一位教師說,在擇校熱的社會大背景下,擇校的壓力是導致秀秀自殺的主要原因。

據報道,重慶市某些中學收取“擇校費”已進入市場化按質論價階段。渝中區某些重點中學4萬元/人 (起步價),沙坪壩區1.6萬元/人(起步價)﹔連三峽庫區某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重點中學每個擇校生也得交1萬-2萬元。

據新京報報道,重慶涪陵區一所市級重點中學在招收擇校生時明碼標價“一萬元為起點,距學校分數線少一分多交一百元,以此類推”。隻要繳納擇校費,分數、檔案、學籍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交款時一定要支付現金。

中國每年有近20%的學生通過繳贊助費擇校費進入高中學習。然而數百上千萬元 的擇校費究竟流向何處,家長們並不清楚。

“擇校費”入了“賬外賬”

據新華網報道,合肥市42中學前任校長賈鴻因夥同校總務處副主任申紅、會計戴永平挪用公款案日前被檢查機關偵查終結,並在合肥市廬陽區法院公開審理。此案一曝光,在當地引起極大關注。這不僅因為該案是少有的教育系統腐敗案,更因為賈鴻挪用贓款來自於早已廣受爭議的擇校費、借讀費。

2004年6月,賈鴻在擔任合肥市42中校長期間,該校總務處副主任兼主辦會計申紅找到他,提議用“帳外帳”上的公款為各自購買一套住房。賈鴻同意後,兩人分別訂購了“海棠花園”的一套商品房,每套房子的首付款8萬元均從“帳外帳”上提取。據負責該案的檢察官介紹,學校“賬外賬”上的資金主要是校門面房收入和部分擇校費,賬號、密碼及用戶名都由申紅管理。

據報道,賈鴻案件隻是全國部分中小學高額擇校費入“帳外帳”,成為當權者“小金庫”現象的一個縮影。安徽省檢查機關今年上半年已在教育系統查辦職務犯罪案件27人,其中涉及擇校費、借讀費、贊助費的“帳外帳”是主要犯案資金之一。

7億擇校費 3000萬進個人賬戶

2004年度廣東省審計報告稱,對66所城市公辦中小學2002至2004年的擇校費和捐資助學資金審計中,發現以“捐資助學款”、“教學設備代收款”、“教育成本費”、“教師福利”等名目,收取擇校費和捐資助學資金7.53億元,佔同期這些學校教育收費總額13.93億元的54%。

審計還發現,10所學校採用個人名義,用在銀行開設居民儲蓄存折和存放賬外的方法,私存私放擇校費和捐資助學專項資金3213萬元。  

陽江市江城區財政局將學校上繳的擇校費和捐資助學資金267萬元列入地方財政預算收入,用於發教師工資,而沒有按規定用於改善教學條件。

汕尾市教育局將學校上繳的擇校費161萬元,用於補充日常經費不足,解決差旅費、會議費、教研、師資培訓費等。

安徽省社科院學者王開玉指出,更令人憂慮的是, “擇校”已演變為權力尋租的一種形式。一些掌握實權的人,為了子女就讀重點學校,給學校批“條子”、“打招呼”﹔學校則借“招生名額”這一資源來“協調關系”,為自身謀求更多的實利。

擇校全憑“權”和“錢”

在隻有50%多的學生能上公辦普通高中,更少的孩子能上“重點”的背景下,擇校對許多家長來說,已成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痛苦現實。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上個好小學、好中學,將來考上名牌大學,找到好工作,每年開學前家長們就各顯神通,託路子、找關系,費盡心思進名校,讀重點。

一位小學校長說,好多下崗家庭都想擇校,因為家裡隻一個孩子,希望都在孩子身上。

長沙市開福區一位趙女士今年為了讓兒子進一所當地有名氣的小學,通過各種關系最後終於拿到了“條子”。她說,有了條子隻是第一步,還要准備一筆擇校費。隻要能進名校,花這點錢家長都心甘情願。

“為給孩子擇校,去年初我們家就動員所有親戚朋友,想辦法,找關系。現在分數不夠,手裡攥著錢學校就是不收,急啊!” 一位家長說。

據了解,目前合肥市跨學區的一次性借讀費及高中擇校費標准為1萬至2萬元不等。雖然每個學校的收費標准是固定的,但家長們普遍透露,隻要找到關系也可以少交。

每到招生季節,中國許多城市還會發生這樣的怪現象:一些名校的校長、副校長,甚至招辦主任、教務主任等都一齊失蹤。在日前結束的21世紀校長論壇上,一位 名校校長無奈地說:今年我收到的條子已經遠遠超過了學校的招生計劃,最多的一天收到10個。這些都是無法推脫的上級和能制約他們的企事業機關。

教育專家評說擇校之弊

對於這愈演愈烈“擇校費”之風,人們既感到教育不公,又覺得無奈。

教育專家認為,擇校現象嚴重地影響了教育的公平性,除少數考高分的孩子外,隻有富人、有權人的孩子受優質教育,那些無錢、無權人的孩子則很難接受好的教育。

專家指出,擇校之所以成風,其根本原因在於多年來對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接著導致教育質量不均衡,於是自然導致“擇校”出現。而擇校現象的不斷加劇使教育資源的配置更加不合理,形成惡性循環。

銀川小學生秀秀因擔心10萬擇校費而自殺。有學者點評,教育產業化的結果不但謀財而且害命。@

(//www.dajiyuan.com)